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99 浏览:19715

当今社会,人类平均寿命在延长,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各脏器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力低下,性格孤僻,求生强,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情况,由于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及文化层次的不同,对待疾病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对老年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其临床表现采取个性化,具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1.心理特征

①焦虑心理;②自尊心增强;③自卑心理孤独感加重;④情绪不稳定;⑤恐惧心理.

2.护理

2.1 细心观察,准确了解患者 每一个患者因年龄、病情、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积极和被动接受治疗情况,情绪难以稳定、病情恢复慢,有些患者还可能难以治愈.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在现有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注意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具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耐心、细心观察,最大限度地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患者年龄、职业、工作经历;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弄清病情、病因、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摸清患者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及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2.2 关心体贴,主动接近患者 老年患者都经历了风霜岁月,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人生,且晚年绝大多数子女在外工作,身边无人照顾,医护人员要尽力从心理上安慰患者,使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暧、子女的关爱,达到心理上的接近和沟通.用拉家常式的方法贴近患者,用真挚的感情去感化患者,用和气的语言沟通患者,用积极的工作去帮助患者,使患者打消思想顾虑,解除心理障碍,实现医患者一家.

3.规范护理,热心怎么写作患者

规范护理是对医护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患者脑海中,医护人员技术好坏、操作是否严格是至关重要的.

3.1 护理程序要规范 医护人员必须在患者心中树立一个着装整洁、举止端庄的良好印象,但从医疗角度还必须认真查对处方,医嘱、姓名、床位及其治疗要求,分步骤按程序严格操作,杜绝出现疏漏和失误.

3.2 护理操作要严格 对配药、消毒、静脉滴注、监护、治疗终结均要严格把关.对医护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的岗位责任制.

3.3 护理要周到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作精心的治疗准备,视病情备好便盆、开水,必要的生活用品、药品等急救措施.对生活无法自理和身边无亲属的患者要为其打饭、喂饭、洗漱(洗脸、洗脚、洗头)、擦背、按摩、翻身,减少患者的痛苦,真诚热心地为患者怎么写作.

3.4 给患者交待注意事项,讲解自我保健知识,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自我保健上发挥积极作用.

3.5 引导患者做健康功能段炼.老年患者动作迟缓,行动多有不便,一定要在安全可靠、预有准备、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协助段炼.

4.释疑解难,深深理解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出生年代、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的不同,都非常热爱社会、珍惜生命,养成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往往对自已的病情、治疗用药费用结果比较关心,容易产生偏激想法.对此,应经常开导劝解,进行谈心交流活动,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读报、散步、聊天等辅助活动稳定情绪,创造良好治疗环境,得到早日康复.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及可采取的办法.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 向患者报告药价等各种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正规治疗,纠正偏信于封建迷信和社会上流传的神医神药等非法的诊治学活动.

5.长期监护、注重关照患者

患者经过住院治疗使疾病治愈或得到控制,在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病情好转,心情得以稳定,也与医护人员结下友谊.但由于年龄偏大,身体抵抗力减弱,出院后不排除各种诱发病情复发的诸多因素.所以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联系,传递掌握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做好资料数据分析,建全对老年患者的监护档案.必要时上门会诊,正确及时地处理患者不良反应.通过心理护理使老年患者安度晚年,真正实现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