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规避心理引发的四种效应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70 浏览:31655

得失不对称效应

光说损失规避你也许觉得不容易理解,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一次,正常的傻瓜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张100元钱,显然是别人不小心丢失的.他捡起这张钱心里挺高兴的,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笔收入.但是等他回到家,看到活泼可爱的女儿奔出来迎接他,就很快把捡到100元钱的事情忘到了脑后.

之后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正常的傻瓜发现他放在外衣口袋里本来打算充值交通卡的100元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肯定是刚才在拥挤的车上被人顺手牵羊了.虽然只是丢了100元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损失,但懊恼和愤怒却一直萦绕着正常的傻瓜.那一天上班他都心情不太好,一直回到家,还对自己的爱人愤愤不平地讲起这件事.

看到这里请你想一想,对你而言,捡到100元的高兴和丢失100元的痛苦,哪种感情会更加强烈呢通常,丢失100元的痛苦要大于得到100元的高兴.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损失规避: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因为我们更在乎“失”,我们也就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免“失”,这就是损失规避.

上面例子的原理来自于损失规避心理的最根本的一种表现――得失不对称性,但损失规避心理还可以引出其他几种有趣的现象,譬如,赋予效应、安于现状和语义效应.

赋予效应、安于现状和语义效应

赋予效应指正常的傻瓜对于同样一个东西,往往在得到时觉得不怎么值钱,而一旦拥有后再要放弃时就会感到这样东西的重要性,索取的要高于不拥有时购写它愿意支付的.

正因为赋予效应使得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加上了非常高的价值,导致人们不愿意去做决策改变现状,这种安于现状也是损失规避的一种表现.


虽然在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大家经常需要忍痛割爱,但对现状偏爱的心理使得我们做出的选择或者决定常常不是最优的.我们把已经拥有的东西看得更重,舍不得卖掉,舍不得换掉.

我想不少婚姻的稳定跟赋予效应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影响离婚的因素很多很多,但是两个人结婚以后共同生活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作出离婚的决定.大部分变化都会在带来好的效应的同时带来坏的效应,但由于安于现状心理的影响,或者从根本来说,由于损失规避心理,人们往往会对坏的效应,也就是“失”更加敏感,而忽略了“得”,最终不会选择离婚――当然,如果离婚后“得”远远大于“失”的情况除外.

损失规避不仅让我们过于关注“失”而忽视了“得”,有时候用不同的叙述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时,会使人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作语义效应.语义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们在接收到消息时能够瞬间把它们解码,而不用专门再去识别这些信息在编码的时候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里面是否蕴含了其他更深的意思等等.

以上我们讲了由损失规避效应引发的三个正常人决策中有趣的现象:赋予效应、安于现状和语义效应.你应该已经可以看出,损失规避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对损失规避的程度却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我们可以用损失规避系数来描述人们对不同东西损失规避的程度.对于一般的消费品,损失规避系数大概是2,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得到两倍于原先的才肯放弃已经拥有的商品.损失规避系数因不同的事物而不同,如果涉及到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损失规避系数就会大大上升,一旦涉及到健康和生命等问题,损失规避系数就成百上千地增长了.

由于人们倾向于对“失”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学会使用换位法,将自己带入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形中考虑自己可能的决定,学会从“得”和“失”两个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平衡损失规避心理造成的影响,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变色龙摘编自《别做正常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