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健康心理因素预防消除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29 浏览:17447

随着当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煤矿在走向市场竞争中 ,生产节奏明显加快 ,要求的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 ,各方面压力增加 ,势必也会给煤矿工作人员的心理上增加一定的负担 ,从而使得职工在工作时候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而正是这些心理方面的变化导致了煤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动作或行为 ,这些行为动作很有可能就是安全隐患的根本所在.因此提前了解煤矿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心理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开发启导是解决因人的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矿井安全生产隐患的重要方式.

一、可能导致事故的心理状态

根据事故心理学的研究 ,事故当事人在步入事故歧途前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较为普遍和重要的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方面:

投机心理:因图省工省料或者是为了节省时间加快工作进度 ,而采取投机取巧方法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明知那样做会有危险,但又认为不一定碰巧会出事,或者以往曾经做过而并没有出事,不妨再碰碰运气冒冒险看,企图侥幸成功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因对某人某事有反感,不服气,不卖帐而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当某人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对着干的心理状态.

错觉心理:这是因生理毛病、心理故障及环境因素等造成的错觉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通常导致不自觉的动作或者行为.


麻痹心理 :安全警觉性差,自以为绝对太平,态度满不在乎,麻痹大意.

此外,还有逞能心理、违心心理、从众心理、盲目心理、疲劳心理等.还有一些像心理定势、心理挫折和心理激奋及白日梦现象等也可作为特殊事故心理来研究.

二、事故心理的预防与消除

预防与消除事故心理的基本原则是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治本:就是从消除事故心理的起因着眼,从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着手,努力促使全体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加深安全情感,端正安全态度,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心理素质,改善群体安全氛围.治标:就是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在上岗前和作业过程中,随时向工作人员发出安全忠告和指令,从而抑制事故心理的发展,防止其转化成为不安全行为.

首先是要搞好井下生产设备本质的安全化 ,从而可从直接接触到的设备的安全性上减轻劳动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程度.如在运输车上安装自动防撞器 ,在罐笼上安装自动防坠安全钢丝绳卡等.其次要优化工作的环境条件,使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心情相对放松,操作方便,从而减少干扰,避免误操作等.第三,要建立一套直接与心理安全挂钩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在行为上制约事故心理的产生与发展.要建立的心理安全管理制度应从基本的劳动组合、职能培训、行为规范、行为实施、检查监督、安全竞赛、奖惩激励等方面入手 ,使劳动者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起到安全导向的作用.第四,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心理素质的响应调整.形成我要安全,而不是要我安全的理念,造成人人要安全,处处讲安全的矿区群体安全文化气氛.

三、已发事故造成的心理影响的矫治

在煤矿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也会有不少的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目睹事故的发生,其心理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员工心理影响也肯定比较严重,如果只是采取一般心理安抚或其他消除措施不能真正的消除心理压力,那么可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疗法来进行矫治.对于那些对安全抱无所态度,患有麻痹、取巧、冒险、逞能等心理顽疾,常常故意违章作业的工作人员,要有目的地组织他们重大事故的现场或录像、图片展览,让他们耳闻目睹事故的悲惨情景及死者亲属的悲伤痛苦,从而激发他们对安全的责任感,改变他们那种心理上的弱势.但采用此法应注意适度,不能因矫枉过正而产生负面的影响,给员工增加额外的负担.对患有严重事故心理的人,适当调换工种或岗位,让其在新的安全氛围相对较好的环境中逐步进行事故心理感化.特别是对那些事故当事人,因其受的刺激太重、挫折大,采用此法能收到更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以上涉及的几种心理因素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虽然不是很全面 ,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运用心理规律指导安全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 ,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 ,所有煤矿职工必须在加强安全理论学习的同时 ,还要努力提高实践知识水平 ,从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过程中 ,时刻保持良好的意识和心理状态 ,克服麻痹思想 ,保证精力集中.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 ,使之能够与工作环境相互协调

(作者单位:青海西海煤炭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