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14 浏览:92514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一种辅导形式.

一、环境布局要体现心理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好有专用教室,营造一个温馨、典雅、安静的环境.比如,以浅色调为主,选择适合的书画作品或名言警句悬挂在墙上;摆放绿色植物或学生的手工作品;桌椅便于挪动,并结合每次活动的实际需要,摆放成“扇形” “圆形” “三角形”等.座位摆放方式的不同是心理课区别于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整齐齐地面对教师,不便于学生出入活动,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地听.教室的空间分割造成了师生、生生的心理分割.心理活动课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分享感受和经验体验,就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千万不要怕麻烦,也不要以为这是形式主义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二、辅导要特别强调“活动-体验”

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内心的碰撞,从而获得了相应的心理体验;通过体验,去实现心灵的感悟;通过感悟,上升为正确的认知;通过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行为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因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活动方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中,活动组织得越成功,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越真实充分,心理辅导的作用也就越明显.

三、心理教师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课程的两个目标:一是发展性目标,即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青少年确立既为社会赞成,又使个人满意的生活目标,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个性,个体与环境之间取得积极平衡,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完美、和谐;另一个是矫治性目标,即注意有问题学生的环境,积极治疗,使其心理早日恢复健康.从评价体系来说,矫治性目标是消极的,它面向的是部分的特定的人,是对已出现问题的学生的治疗;而发展性目标是积极的,它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在全体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产生.后者应是我们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一个重头戏,因此,把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必修课排进学生的课表实质上是实施发展性目标的一个有力途径.

比如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对于“高考前一周的一个晚上,是去看电影还是复习功课”,有的学生选择继续复习,有的学生选择去看电影,双方各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心理教师说:“刚才同学们分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大家怎样理解文化知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从这个提问就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实际上是有一个先人为主、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评价和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在肯定一部分人的同时否定另一部分人,结果势必造成后者内心的阻抗甚至逆反.而如果教师说:“面对同样的情境,人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任何选择对于当事人来讲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同学们觉得呢?”这样就是对所有学生的接纳,会让所有人都感觉温暖、轻松.

四、要特别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过程充满动感,在师生、生生多向交互作用下,学生的各种潜能会被激发出来,潜在问题也会随时出现.例如在一堂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分组做一份广告设计,结果在规定时间里有一组没有完成,这组学生非常沮丧,此时他们是最需要教师给予关注的.但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注意到这组学生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组学生在后面的时间里表现得无精打采,十分消极.对于那些暴露出自己的创伤经历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受时间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上给予特别多的关注,但是,需要及时对他说一两句表示关注的话,比如“小伟,抱歉这个活动让你想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愿意,课后跟老师谈谈好吗?”紧接着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至于面对情绪激动的学生,如果教师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时,可以用一些抚慰的动作比如拍拍肩膀、摸摸头发,再加上关切的眼神(这里要考虑到年龄和性别以及表情动作的幅度),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温暖.如果学生情绪过分激动,比如号啕大哭,教师就需要停下来,在照顾到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对这个学生做一些应激辅导.

五、尽量用开放式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教师在提问中应多采用开放式问题,少用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需要解释和说明,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因而,提开放式问题会令学生感觉教师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更能令学生感到被重视,更能够鼓励他们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教师问:“大家觉得小丽的做法对还是不对?”这是一个封闭式问题,学生只能简单地回答“对”或者“不对”.如果改为“你觉得小丽的做法对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或者“你觉得作为小丽的父母,他们会对小丽的做法怎么想?”这样开放式的提问就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面对学生生动活泼的心灵世界,心理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既要十分重视,认真准备,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又要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随机应变,随机引导.不仅要“目中有课”,而且要做到“目中有人”.要由衷地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要保持一种敏锐的觉察力,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并及时给予有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