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624 浏览:158017

摘 要 :目的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改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培养中职生积极人格品质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采用SCL-90和16PF量表为测评工具,对我校2010级1304名学生在入学第1年和第2年分别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比较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变化.结果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强迫症状、精神病症状等显著性低于辅导前,而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等7个人格因素方面均有显著性高于辅导前.结论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卫生类中职学校是培养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关系到个人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并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怎么写作质量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影响,笔者选择本校2010级秋季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入学后的第一年内,实施一系列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在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以了解经过一年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变化,为推动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0级秋季1304名学生,实施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对照.

1.2方法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共90个题目,包含10个因子,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按5级记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本测验共187道题,包含16个分量表,分别根据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个体进行描绘,每种人格因素设10~13道题,每1测题有3个备选答案.

1.3程序采用"学校心理健康档案网络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团体测试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中心老师,采用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收回.第1次测查时间是2010年10月9日~l0月23日.在学生入学后第1年实施了一系列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全校性指定选修课程、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个体心理咨询"等.经过1年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于2011年11月7日~11月18日进行了第2次测查.数据用PSS13.0软件包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SCL-90结果分析 从表1 可见: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强迫症状、精神病症状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16PF结果分析 从表2 可见: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强者因素7个人格因素方面高于教育前,在紧张性、适应与焦虑2个人格因素方面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从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SCL-90 各因子得分比较中可以看到,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强迫症状、精神病症状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3方面:①我们把"心理健康"作为全校性选修课,通过"认识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学会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②个体心理咨询帮助部分学生重新调整了个人的期望值, 从而减轻了强迫和焦虑症状;③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滚雪球""信任之旅""戴高帽""同舟共济"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能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和学习热情,改善学习力,因此焦虑和应急症状得到缓解.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和行为,当这些思想行为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之后,也进一步深化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一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个体的每一次积极情绪体验都会使原来的思想或行为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

3.2从表2可见: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强者因素7个人格因素方面均显著性高于教育前.在紧张性、适应与焦虑2个人格因素方面显著低于辅导前.对于上述变化,我们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性、创造力强者因素提高的原因是:①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较之1年前敢于自我表达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②职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广泛的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上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调试等.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降低的可能原因是:①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轻松自如,富有同情心和勇于承担责任;②感恩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感恩能力,学生体会到被关怀、被爱和被重视等积极感受,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减少了缺失感和焦虑性.


3.3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获益.它不同于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解决的方法是:消极的等待,等待学生自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而这些学生是否会进入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对于个人问题的判断及对心理咨询的信任等.这就使得绝大部分存在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专业性帮助.而积极心理素质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的群体,包括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它更加强调积极主动的干预,并体现在各种教育载体上,就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种类型的团体心理辅导、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网络系统等,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例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强调认同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优化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塑造积极人格.所以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