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超越绝望》看心理类电视节目的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08 浏览:16871

【摘 要 】在心理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的今天,电视心理科学剧《超越绝望》以专业化的视角,通俗性的语言为观众普及心理科学,向观众展示心理治疗的真实过程,开创了心理类电视节目的新形态.本文通过对央视《超越绝望》的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形式进行分析,发掘创新心理类电视节目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超越绝望》 心理类电视节目 创新

2010年初,电视台科教频道《百科探秘》栏目推出了以心理治疗为题材的中国首部心理科学系列剧《超越绝望》.该系列剧以4个真实的故事:拔头发的小女孩,酗酒失业的中年人,精神分裂的建筑设计师,手臂有47道伤疤的大四男生为案例,和剧中的心理治疗师应力老师一起,再现这些来访者的怪异行为,分析他们背后的心理隐患,重现心理治疗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过程.该剧将心理学知识与电视传播中的各种元素巧妙结合,以专业化的视角,通俗化的语言为观众普及心理科学,向观众展示心理治疗的真实过程,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科学内涵,开创了心理类电视节目的新形态.

一、中国心理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关注和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我国最早以心理咨询为内容的电视谈话节目是2000年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哈尔滨电视台共同推出的《心理时间》.《心理时间》每期50分钟,由一位嘉宾谈及一个令人困惑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现场有针对性地做心理指导.节目涉及的话题包括人际交往、情绪障碍、家庭及婚姻、性方面的心理问题等等.此后,一些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也开始部分地涉及到心理问题,如中国教育电视台2002年推出的《情感方程式》,该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种种现代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感问题,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在2004年到2006年的这段时间,国内陆续推出了几档节目形态较为成熟的心理类电视访谈节目,如2004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的心理谈话节目《心灵花园》,节目邀请富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学博士与主持人现场探讨有关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话题从家庭、事业、婚恋到办公室矛盾等,可谓无所不涉.2005年,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了一档大型心理类日播栏目――《心理访谈》.该节目以其深切的人文关怀与理性的务实作风,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成为央视12频道的重点栏目之一.2006年,广州电视台也诞生了一档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夜话》,该节目从家庭关系入手探讨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开播之后也大受观众欢迎①.

进入2007年以来,心理类电视节目开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部分节目由周播改为日播,新节目不断推出,但是其节目形态除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强化之外,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也与心理类电视节目本身的局限有关.因为心理类电视节目要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心理专家丰富的心理学背景为支撑,既需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同时又需要向受众真实地展示科学现象,传递科学知识,使其形成对自我与社会的正确认识.

二、创新传播理念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工作变动、人口流动、竞争加剧等问题常常使人的身体和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因心理问题引起的事件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的新趋势.

目前,许多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已经将心理咨询的大体风貌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但是由于心理咨询本身的隐私性以及时空上的限制,节目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再现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一部分节目中的心理专家只是在节目中适时做出点评和分析,虽然可以带给观众一定的思考和启发,似乎给节目增添了专业化的色彩,但是也因此误导了不少观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认识.央视新推出的心理科学系列剧《超越绝望》对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心理专家推到了电视节目的核心位置,从创作到演出,再到点评均由心理专家来完成.《超越绝望》的剧本是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实践基地总督导应力教授结合多年积累的心理治疗案例精心创作完成的.该剧剧本的创作是建立在对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理论加工和艺术创作,其创作的过程包括: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主题的确立、理论框架的设置、剧情和人物安排、剧本完成五个步骤.电视心理科学剧的创作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电视传播给大众,让人们正确认识心理科学,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因此,剧本的创作必须源于生活.《超越绝望》就是针对目前多数人可能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如亲子教育、人际关系障碍、人格障碍等进行剧本创作.通过素材的提炼和整合,在镜头前重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场景,引导观众从生活中,从自身心理寻找答案.

三、创新传播内容

在当今“内容为王”的时代,传播内容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一档好的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被受众接受并喜爱,其内容的独特性和精彩性是其关键所在.心理类电视节目是由心理专家介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试图为大众舒缓压力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揭示大众所不熟知的心理背景信息,进而传播心理学知识.目前,心理类电视节目涉及的内容多为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针对某一类心理问题的专题咨询,而关于揭秘心理治疗过程以及剖析心理治疗手段的内容还并不多见.《超越绝望》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情感问题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新的视角通过电视来进行解读,通过演员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心理治疗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心理科学剧还巧妙地揉进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观众通过短剧学会如何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学会关心他人.例如醉酒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经常喝得烂醉的人在现实中也不乏少数,这其实也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超越绝望》将这种现象以一个中年男人为代表,利用主题统觉测验、矛盾技术、ABC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找出原因进行治疗,不仅让观众从这些创伤性事件中得到情绪的宣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而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大众起到有效的宣传和引导的作用.


四、创新传播形式

电视传播的形式,是指信息资源的配置和组织方式,例如画面、声音的组合,画面的构成设置,节目的安排,这些包装和组合信息的方式,目的就是要有系统和有效率地组织和配置信息,以创造电视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率.内容是王,形式是金②.即使内容相同,谁在对信息的组织配置的形式上创新,谁就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目前,心理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多以现场访谈为主,以主持人引导、提问,嘉宾叙述和心理学专家专门化的心理学测试和诊断建议为主线,辅以其他电视手段,不仅完成当事人、主持人、心理学专家三者的面对面、当场、即时的真实语言交流,而且通过电视这个大众媒介使本属于人际传播范畴的心理话题公开化,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公共心理咨询的平台③.

与以往的访谈类节目和专题类节目不同,《超越绝望》将电视剧元素与专题节目的采访、解说相结合,把无法直接记录的心理治疗特殊的私密性,通过心理治疗师应力的回忆,通过演员的表演全面展现给观众,而作为贯穿四集节目主人公的心理治疗师应力,既在故事中本色出演,又在故事背后分析点评,这种全新的传播形式便于观众了解、接受真实的心理治疗过程.该剧共有四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运用了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心理治疗师应力老师的讲解,让观众认识并了解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在每一集的最后,节目都会用文字的形式重点介绍一种心理疗法,从而进一步加深观众对心理治疗的理解.例如第一集《沉默羔羊》里,心理治疗师利用沙盘疗法发现一位常常拔头发的16岁女孩的内心隐秘,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疗法缓和女孩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最后又利用生活体验疗法重建其家庭关系.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每出现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心理专家都会对其进行解析,让观众在借助故事中角色的真实刻画获得一种代偿性的经验满足的同时,了解治疗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更进一步了解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节目的结尾,电视又以文字的形式再次解读了“沙盘疗法”,即用非语言的象征方式,表达出来访者的潜意识,达到心灵的发展、转化.这一解读不仅是对心理治疗师解说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观众对这一心理疗法的印象.

五、结语

在心理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的今天,电视心理科学剧《超越绝望》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形式上对心理类电视节目都有一定的创新,为心理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心理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真实的情感、真实的问题、真实的帮助以及真实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再好的编剧也比不上生活“创作”的剧本.因此,心理类节目的创新应以真实为基准,从现实中发掘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让观众可以跟随电视人物的内心体验挖掘自身的体验,以促进自我有创造性的思考.同时,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是心理类电视节目形式创新的关键,为吸引眼球而侵犯当事人隐私的节目形式是不可取的.心理专家的整体介入不仅可以保证节目内容更具专业性,而且为节目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央视《超越绝望》的播出正是体现了电视媒体以科学专业的理性姿态,勇敢地肩负起媒体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惟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