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心理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95 浏览:67040

【摘 要】“培优补差”时忘记了中等生,“抓两头、带中间”又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几经折腾,“中等生”最终还是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关 键 词 】中等生;心理分析

中等生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中等生” 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抛开个性的问题,以及其它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就教师的影响来说,“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容易形成一些消极的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

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

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 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因此,关注中等生首先要从关注中等生的心理做起,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访谈能力.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例如,冷静有时却缺乏热情;爱出风头却又勇于创新.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3)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检测如我是一个学生” 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像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4)赏识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对做事认真心细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公务保管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悲感.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周记中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关注中等生的心理,教师还应掌握一些疏导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

(2)创造成功的记录.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选准目标,使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相符,不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积小胜为大胜.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赛活动.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动,就可以获得成功.教师借助竞赛活动可以扩大奖励范围,让学生尝到创新与竞争的乐趣,树立自 信,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树立信心.如让部分“中等生”可以进行一日四问四答的训练.一问自己今天“做什么”,二问自己“怎么做”,三问自己做得“怎么样”,四问自己明天“怎么办”,以提高自我导向能力使做事有计划,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计划能落实,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使行动有总结,提高自我体验能力进行自我补救.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对周记进行点评,认真诚恳的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阳光普照式的教育”让中等生已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面向全体,树立“人人都能成材”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