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自我观与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18 浏览:69398

摘 要 现代社会科学发达,物质丰富.这些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享受.但是在这些浮华的表面下,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空虚寂寞,迷茫于自己的未来,困惑于自己的价值.即更多的体会是自我的孤独感和怀疑自我的存在感.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物质这么发达,而人们的自我感却在削弱?若能找到问题所在,将会对个人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关 键 词  自我 心理健康 老子 自然我

1.关于自我的经典定义

1890年,詹姆斯最早对自我进行心理学研究,他提出自我由两个部分构成,即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主观的自我是环境中主动的行动者,是自我的主动认识者;客观的自我是被主观的自我认识到的自己的全部身心状况.他认为自我概念可以区分为四个子自我概念即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和纯自我概念.自我具有层次性,身体自我是自我的基础.

1902年,库利在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有关自我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他认为自我是对他人判断的反映,只有在人群中,人才能认识自我,他人是个体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此外,米德也在符号互动论中持有与库利相似的观点,但他扩展了“镜子”的范围,认为个人所属的社会群体是个体认识自我的镜子.


罗杰斯受到霍妮的启发,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他所谓理想自我是个人最希望拥有的自我观念,包括与自我密切相关,且为个人所高估的知觉和意义.

格根(K. J. Gergen )从饱和的自我入手,开始了后现代时期的自我问题的新探索.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并促使人们的交往活动日益走向饱和.在这频繁的交往过程中,人们的身份也在相应发生急剧变化,个体再要保持恒定不变的自我概念就几乎不太可能了.

在中国,有学者认为自我是在人伦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人我关系中,自我具有不同的角色.

2.当代社会自我所体现的问题

从定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自我的定义大多是从人的社会这个圈子里来定义自我的.我们不可否认,自我的概念和功能与社会性有很大的关系,但若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社会这个方面未免有失偏颇.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东西方在自我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东方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太过于考虑他人的想法.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自我不确实感.自我不确实感主要表现在:一是倾向于外在的客体自我;二是主体的自我脆弱.倾向于外在的客体自我,产生他人中心主义倾向,表现于对人际关系上的顾虑和客气.自我不确实感进而会怀疑自我存在感;西方社会注重个人的特殊性,强调人的独立性和整体性.但是,太过于独立自主,就会产生个人主义.随之会产生自我的孤独感.孤独感则会进一步产生自我生存在的危机感.

总之,现代人自我大多都会产生孤独感和自我存在感的怀疑.而现代人体会自我存在感的方法一般是得到他人的关注.有时也会以违反法律的方式来体验自我存在感.

3.老子中的自我

西方学者科恩说:“自我”是一种自主的东西,他不同于任何他人.个人与社会处于相互冲突的状态,这种冲突是经常的、不可消除的,个体只有在自己和世界之间保持距离,才能够挽救和保存自己的自我.因为身体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内在精神空间,反求诸己就具有极大的人生价值.弗洛姆也指出人越是超越自然和本能,就将与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的关系越来越远.弗洛姆进一步指出,正是社会化使孤独成为人类最大的恐惧.

而老子的思想就是对自我自然性的最好诠释,老子阐明了人是自然的产物,应该以自然规律办事.从而找到人生的价值,还原自我的真正面目.

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强调了万物自然性的价值.所谓的长短,高下实际上没有好坏之分,在自然的功能性上来说是等值的.在自然面前,在生命面前都是同质的,只不过功能的表现方式不一样,而价值是相等的,殊途同归.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从水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自然赋予个体的价值.水的价值就是滋润万物,助万物健康成长.而水也是充分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本身价值而不与万物竞争什么.所以老子认为真正得道的人就应该有像水一样的品质.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身心状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去抱怨不足,不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上善.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说明了自然和社会给人带来的不同的财富.追求学问,会一天比一天多,追求道,则会一天比一天少.其实这里的学问,我们可以看做社会上所谓的成功,道其实就是自然的规律.就是无底洞,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就不会体验到快乐.相反,少了,就容易知足,知足常乐.

从老子的思想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的自然我.自然我就是生命本体的我,无阶级差别,无地位差别的我.即是剥开一切社会关系的我.人首先是自然的产物,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特权感和自尊感.

4.老子自我与心理健康

老子自我思想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从自然我当中来修正调和个人的追求和抱负.总的来说就是重视自然我,注重修身养性,看淡身外之物,不盲目追求物欲.

修身养性.“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老子的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名誉与生命哪个更重要呢?国家当然提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样社会才会积累财富,国家才不会落后,才不会挨打.国家提高了富人,贵人的地位,社会上的人就趋之若鹜,争相为之奋斗,在奋斗过程中,你会忽视生活的真谛,结果失败固然落魄销魂,成功也是怅然若失.

从老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中的自我是返璞归真的自我,是与现代的自我相反的,道家是自然自我,最初的自我.而现代的是社会自我,大多是类似于库利,米德的镜像自我.现代社会的人大多都没有自我感,尤其是中国,关键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现代社会的物欲的影响,太多的关注镜像自我,而绝少的有自然我的意识.绝大部分都是在追求身外之物,蒙蔽于身外之事,怎么会能体会到自身的真正需要和价值呢?

老子告诫我们人生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快乐,从本质上说,这些不同的快乐是同质的.而人们痛苦的根源就是认识不到自己模式的快乐或者是认定自己模式的快乐是低级的,即比不上别种模式的快乐.其实根源于自我感的丧失,在众多的攀比中,完全忽略了自然我的特权感.

从老子的自我观当中,我们看到,只有减弱社会我的观念,加强自然我的观念,现代人才能慢慢找回自己的归属感、幸福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