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法在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21 浏览:60524

摘 要 :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高尚的情操,还应该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由于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学业中的压力和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影响到自身性格特点的形成和健康的成长.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对心理疏导法在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心理疏导法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43-01

1关于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人沟通、交流,达到改变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目的,从而消除病症,恢复心理健康.心理疏导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促进人深入认识自我;普遍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效.

从医学角度去分析,它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疗法.通过心理疏导法,与患者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交往效果,通过语言等的方式引导患者、疏通患者病理性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舒畅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的目的,心理疏导法是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心理疏导法主要以心理障碍者所处的环境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等,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找出其发病原因,进行反复的心理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获得健康的心理素质.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心理疏导法则体现了十八大报告精神,遵循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措施的采取来满足患者的精神解脱和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育、引导、尊重、关怀人们,加强人们心理健康,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心理疏导法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让患者一吐为快,通过日记、书信,与亲人交流等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进而了解原因,解决问题.降低对生活的要求,不要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加重心理负担.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来放松自己的心情,舒缓紧张的心理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学会在遇到事情时换位思考,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面临的问题,想象另一种情境,有效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引导患者学会接受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学会请别人帮助自己,协同自己一起应对困难,避免无效劳动.

2心理疏导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的应用

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应用心理疏导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本文总结出以下应用措施.

学校要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广播、保证、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广泛宣传心理知识,做好心理预防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自觉的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主动的利用教育方式来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专家的面谈、咨询等方式,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找出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和其他心理病症,通过专业咨询师的讲解,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此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心理健康,舒缓心情,一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起到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公平的竞争、自身的努力,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大学生活.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过于羞涩和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添加心理教育板块,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游戏和知识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充分利用网络隐蔽性、便捷性等的特点,开展网上咨询中心、网络对话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医护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通过宣泄的手段让大学生阐述自己受挫折的因素,将压抑的心情诉说出来,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宣泄,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不断的进行自我疏导,最终正确对待挫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应用心理疏导法能够有效舒缓大学生的心理,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有效的心理疏导法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目的,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参考文献

[1]杨丽霞.论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J].华东师范大学,2005(01):51-53

[2]马新凤.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02-105

[3]胡月星.情绪障碍,大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诱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26-2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