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模拟与道德判断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98 浏览:45722

摘 要 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表明,心理模拟对道德判断存在某种影响,但是研究者尚未定论影响是如何产生的.有研究者认为心理模拟影响认知加工,也有证据表明心理模拟极化了情绪.未来研究需要明确界定心理模拟的类型,测量不同模拟类型对道德判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心理模拟对道德判断的积极效应.

关 键 词心理模拟 道德判断 模拟类型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道德判断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评价活动,从哲学家对道德的思辨发展到心理学家对道德领域的关注,有关道德判断的研究由来已久.在道德判断研究初期,认知因素的作用一直在其中占主导地位,而最近十多年以来,情绪和直觉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直觉是由情感控制的快速、自动加工,很多时候道德判断受情绪和直觉支配.在一些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的道德事件中,道德直觉表现明显.相反的,在道德两难问题的研究中,道德推理显得更为突出.Monin等人为解释两者不同做了充分的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观点反映的是道德研究的不同范例.随着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心理模拟作为一种特殊认知活动被应用于道德判断中.

1.心理模拟的定义

心理模拟是对单独事件或系列事件的想象表征,其中包括事件的过程和影响,是特殊一种认知活动.Taylor等人认为,心理模拟是指模仿真实或检测设事件,它包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演(如,在心理练习明天可能发生的事件),对过去事件的再现(如,回想与朋友间的趣事或争论),幻想(如,认为自己中彩票大奖)以及真实和想象事件的结合(如,回顾一件事情,包括在事情过程中别人是如何做和应该如何做等).

2.心理模拟与道德判断的某种关系

2.1 认知加工

道德判断的认知加工需要整合各种社会情感因素,比如,情景线索、过去的经验、以及未来的潜在回报或影响.而心理模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不仅包含真实生活体验,而指向将来的认知活动.这种替代性的经验通过对所描述事件的清晰感知建构一种路径使个人能够身临其境.与道德推理类似,在认知加工同样中需要整合多种因素.

心理模拟的机制使个体充分可以想象事件的可能性,投入事件情景当中.Pham和Taylor将心理模拟分为两种类型,即过程模拟和结果模拟.在过程模拟中,是人们需要想象一步步实现既定目标的这个过程,而结果模拟是人们想象实现目标时的结果.过程模拟集中于认知过程,模拟时将会产生与事件有关的大量信息.以往的道德判断研究中不乏采用这种认知加工方式,研究者让被试按要求回忆一件在过去生活中的道德/不道德的事件,以研究道德受胁与身体清洁之间的关系.

2.2 情绪反应

心理模拟中结果模拟往往集中于情绪体验,已有情绪研究中有不少使用心理模拟的方式让被试回忆事件发生时的感受,以此来诱发情绪.Wright 和Mischel让被试想象悲伤、愉快或中性的情境来诱发相关情绪.研究证明自发的或者是操控的非事实想象可以代替真实事件影响个体的情感状态,在模拟时可以唤起情绪影响行为的动机.

闭上眼睛时可以进行更广阔的心理模拟.已有研究发现,被试在听消极音乐片段时,闭上眼睛的被试比睁着眼睛的被试报告有更多的情绪体验.闭眼是一种专注于自己情绪状态的方法.Caruso和Gino指出,伴随心理模拟可以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当被试闭上眼睛时,他们更容易对正在思考的问题进行心理模拟,导致做出更加极端的道德判断.

2.3 行为方式

心理模拟在心理学领域多用于心理治疗和行为决策,研究采用引导的方式诱发被试进行心理模拟,然后进行测量和分析.Crisp和Turner利用一系列心理模拟想象表征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简单的积极想象可以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宽容和理解.有研究证明,心理模拟可以很好地促进想法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在一项运用心理模拟改变捐血行为的研究中,Reidy和Armitage也证明过程模拟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意图改变计划行为.


3.总结和展望

心理模心拟理模拟作为研究道德判断的方式,在以往的实证研究中并没有加以区分.随着研究问题不断精细化,不同模拟类型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尚未得到验证.在心理模拟所创设的情境中,到底是情绪影响了道德判断还是人们的推理过程才使得道德判断发生改变,这些问题依赖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区分心理模拟的不同方式.回忆方式和想象方式都是心理学研究常见的方法,它们同属于心理模拟.在道德判断的启动方法中多用于指向过去经验的回忆方式,而很少用想象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区分两种方式的心理模拟程度有何不同,对道德判断又会有何影响,这些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方向.

第二,道德判断内在心理机制的多种可能.道德判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其中认知与情绪争论不曾停止,但也有研究者提出新的理论如道德自我、道德伪善等.我们对于道德判断机制的探讨一直关注个体的内部过程,今后还可以考虑以人们生活为背景的更广阔范围.

第三,心理模拟对道德判断的积极效应.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公民的道德建设,但不乏出现跨越道德底线的人.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尽管研究者已从不同领域作出解释,但少有研究检验并提出容易实施的解决方法.心理模拟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有待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