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眼科患者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08 浏览:68807

摘 要 :目的 对我院眼科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240例眼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存质量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对眼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 键 词 :眼科患者; 不良情绪; 生存质量

现代护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眼科患者一般长期处于恐惧心理之中,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心理干预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心理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1].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240例眼科患者,在对其进行护理过程中应用了心理干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来自于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240例,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龄18~80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10例,青光眼60例,眼外伤35例,视网膜脱离13例,角膜溃疡6例,其他16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并对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常见心理反应原因 周围环境的改变和社会角色的转换很容易使患者产生孤独、焦虑的不良心理;对治疗特别是手术信心不足是恐惧、担心预后、心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部分患者由于多年受疾病的折磨,因此失去了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及悲观、失望的心理;疼痛兼具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除了双眼疾病和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产生疼痛外,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痛阈及耐痛阈也有很大影响;依赖、期待,有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认为自己应是家人和医护人员关心的重点,凡事依赖他人;有的患者不能接受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当治疗效果与主观愿望产生较大差距时,易产生怨恨或是愤怒的情绪[2].

1.2.2 心理干预措施

1.2.2.1 避免焦虑心理 对此我们耐心地解释对此我们耐心地解释病情,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加上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患者与家属的焦虑心理.


1.2.2.2减轻恐惧心理 作为护士我们要表现出严谨的态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所以眼科疾病中,大多数眼科疾病是致盲的,这也是患者所担心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认真对患者做好每一阶段的健康教育.例如,入院时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我们应该带领患者了解病区环境结构,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其中对年老的患者要求留陪一人,因为患者年纪大并且视力下降所以日常生活受限制有坠床、摔倒的危险所以在住院期间最好有家属留陪.另外针对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都应该认真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例如眼药水的滴法,术前准备,术后治疗,让患者充分了解,对治疗和手术有认识,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

1.2.2.3缓解悲观心理 我们在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帮助我们分析患者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措施.让患者心理冲突得到解脱.并想患者和家属解释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每位患者的对于治疗效果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认为应该比治疗前视力得到提高就很满意;有的患者则认为应该恢复到正常的视力水平.所以满意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正确认识手术和治疗后的效果,多关心患者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4摆脱依赖心理 我们在热情帮助患的同时,还耐心地开导、鼓励患者,并对患者说明积极的治疗心理是取得良好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关键.并对患者讲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不要揉眼睛、不要做体力活、注意休息.另外告知患者手术后眼药水的滴眼方法和次数以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食水果和蔬菜.可适当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1.2.2.5 沟通和交流 对经治疗后仍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者应特别重视,需加强巡视、增进交流,我们帮助其面对现实,谈话应避免刺激性语言,帮助患者摆脱思想包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术前进行疼痛知识教育,改变患者术后的疼痛反应,若患者疼痛时,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知觉.同时我们向患者讲明其自身的积极配合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户外活动,生活中力求能自理.

1.3 观察指标

2.结果

2.1 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比较 见表1.

2.2 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观察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不良情绪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治疗,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康复效果较好.

3讨论

现代护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医学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以情胜情"的治疗原则,心理干预正是用护理人员的职业情感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由于眼科患者视力低下,听觉器官代偿性地特殊发达,对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十分敏感,他们仅凭借各种声音就可以辨认人、观察人和品评人.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知识层面和护理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技能、掌握大量人文科学等一些周边学科的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准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眼科患者.

护理人员应用温和友善的态度及真诚备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宣教指导会使患者感到欣慰并受到鼓舞,得到药物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良好的心理过程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因年龄、病情、性格、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心理状态也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常因为视力下降或失明,担心生活不能自理,给亲人带来负担和麻烦,常表现为忧愁及焦虑的心理活动;护理工作者要有极端的热情,关切的话语,适当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谈,了解其思想、情绪、性格、家庭、经历等各方面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予以适当的安慰和引导,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总之,心理干预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不断学力,来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心理上给予患者以安慰和支持,调动其积极情绪,使其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使之以良好的情绪与治疗效果同步发展,利于早日康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