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的园圃中培植学生心理之树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870 浏览:132932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妙语哲思,让我们明白:孩子的品行由教育环境决定.课堂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涵咏文本,优化学生心理

语文文本彰显的是生命整体的力动过程,始终以其特有的方式对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心理、精神状态有所推进,我们通过文本看见社会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看清我们的生存本质,既要有理性的深刻,还要有直觉的对人生的顿悟,通过入境、内化、升华,反观自己心灵的蓝天白云,暴风骤雨,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航向,看到人生希望,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培育精神,给他们的人生注入活力.

教学有关《史记》的课文时,笔者抓住司马迁所遭受的人生挫折,教育学生明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倒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尤其在谈及司马迁面对厄运,选择一条比死更艰难的荆棘之路时,学生体会到的不仅是语文的魅力,还有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芒.

师:面对如此毁灭性的打击,司马迁能站起来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把失败当成成功路上的朋友,抬起头,你一定行的!

生: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

生:你决不会输给自己,正如王安石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人之所罕至焉!

生:站起来,成功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师:厄运并没有打垮司马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他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他没有输给自己!

师:他从古代先贤身手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四处寻访,广泛收集前朝逸闻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司马迁?

生:不怕孤独,“面对孤灯等”为了实现理想,他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坚强而执着.

师:对于他来说,他的生命是什么?

生:是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信念和毅力.

生:生命是他战胜厄运的工具,而艰辛和苦难是生命的甘泉,他笑对它,善待它,直到战胜它.

生:即使厄运降临,也要勇敢地拥抱他,直到征服他,拥有灿烂阳光.

师:我们已经被他的精神征服了,他成功了,成功得那么伟大.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永不退缩,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手捧鲜花,微笑着走上成功的殿堂!

生:成功是属于那些在风雨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英雄的!

生:谈迁告诉我们成功的路该如何走,鲜花和掌声是给那些具有厄运打不垮的人,做好一切准备着的人.

等教材中类似司马迁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在课堂上,我们除了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高尚的灵魂,还应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慢慢地形成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自身抗挫的心理素质.

我们就这样在阅读一种思想,阅读一种人生态度,也是阅读一种文化,我们与学生一道在同文本的碰撞中走进作者心灵,走进自己心灵.这样,我们将文本的思想和情感内化为生命的滋养,激活知识,激活智慧,激活能力,激活生命.


二、唤醒心灵,让写作抚慰心灵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品、精神生活的幼年时期,求真求善是学生的深层心理需求,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阶段,是他们性格、魅力的成型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的成熟阶段,他们的人格、气质、才学、追求和生存全都要在中学校园里定格.

(一)疏导情感,唤醒心灵

据调查,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障碍表现为逆反心理、离巢心理、孤僻等,青少年其实是思维最活跃的,但由于其本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尚示定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时会迷失自我,内心经常交织着各种矛盾,如努力与懒散、开朗与忧郁、大胆与怯懦、合群与孤僻等.他们需要把内心积郁的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受倾诉出去.

从屈原开始,诗人之死上演几千年,找寻光明的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却把自己推进黑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抒写幸福的海子没有来得及“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庄子进入现实的绝境而走投无路;琵琶女“春花秋月等闲度,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悲哀、凄凉;格里高尔绝望之极走向天国,他们对这个世界太敏感,爱得太热烈等

现实的冷漠与坚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学生们似乎通过与文本的接触到了一些生活的真相,有一种叙述在展示蕴藏于人性底部的灰色调子、黑暗王国,揭示现实的背谬和存在的尴尬.但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高期望值和对现实不满间的落差,不厌其烦地接触、推动学生,影响他们,鼓励他们,改变他们.

(二)把思想、情感、见识诉诸笔端,领悟人生的玄妙哲理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或评论天下事,或记述生活琐事,或对人物评头论足,或自我画像,或咬文嚼字,或故事新编,把对生活特殊的敏感,依着自己的个性、热情和兴趣,刻画自己,描绘人世,通过日记、周记和采访报告等形式传达出来,然后学生互相交流,感悟提高.笔者在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合作互改周记写作中,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勤写作,让其经历一个“观察―思考―激发―顿悟”的过程.学生在这块阵地上,感悟人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学生就“剪发”一事发感,为更省时、省事、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高中学习中,非常平凡的小事,学生留意、思索,而且能挖掘出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东西;有学生由自己家中半月内换四位保姆慨叹,进而联系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且与“优胜劣汰”联系起来,由此引出作为现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去搏击有意义的人生的思索;由“吃了怕上火,不吃又难受”的烧烤而写出《烧烤文化》;由韩寒现象而发感,由桌上一堆堆“林立”的资料而下笔,由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而议论等

处处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处处是个性化理解,学生留意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注意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语文连接着生活,学生在写作中描述自我的成长经历、领悟人生的玄妙哲理,探询人生的发展方向.这样唤起学生的幸福,使之在语文课堂,在作文真情的抒写中受到磁化,倾听他们成长时灵魂骨节增高的响声,感受他们用心灵清泉述诸笔端的那花开花落的灿烂,这成长的欢欣、幸福的种子“随风潜入夜”,“春风吹又生”,伴随他们他们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成为心灵抚慰的按摩器.

三、丰富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充分发挥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让它成为语文教学的延伸,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语文口语交际活动”,可以进行诸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请你帮个忙》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自己请别人帮忙时应该怎么说,以及别人请自己帮忙时又该怎么说,还明白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麻烦的时候,就要请别人帮忙,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像辩论赛、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在增进人际关系,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令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通过简单的一两节课、一两次活动就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持之以恒,在语文教学中不放过每一次与心理教育融通的机会,学生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提高,那时,我们培植的心理教育之树在语文的园圃中就会参天耸立!

(作者单位:简阳市阳安中学,四川,资阳 641400)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