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331 浏览:8217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学校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培养.但是,人们在重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的内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包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美德,其教材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能够陶冶情操、启迪人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观察,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①学习状态:不适应学校环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学习过度焦虑甚至厌学.②人际关系:不善与人交往、特立独行、孤僻、乱发脾气.③个人品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缺少意志、毅力;自控能力差,甚至打架、骂人、斗殴等;遇挫折能力弱、容易自暴自弃;④价值观:扭曲的价值观、不善于辨别善、恶、美、丑等.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穿插心理教育,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解决了很多让他们困惑的问题,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珍爱生命意识

大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每个人都是存在的,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个生命.针对近几年中学生和杀人事件上升趋势,我积极利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在教冰心《谈生命》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美好;在教《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体会人的伟大、生存的意义.还有很多课文的作者的事迹也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提高辨别善、恶、美、丑能力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别人,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 针对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价值观扭曲、自私狭隘的问题,除了要掌握的学习知识外,我在教《藤野先生》、《再塑生命》等课文时,教育学生要感恩老师;教《我的母亲》、《荷叶,母亲》等课文时,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教《送东阳马生序》、《我的第一本书》等课文时,教育学生要感恩社会.很多课文情感因素很浓,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旋律,有爱国、思乡、怀人的“乡土情结”,有智者的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志和崇高的人格.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走出情感误区

在教学中,我还调动大量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宽容>序言》一课时,我以古今中外无数先知与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为例,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走过的曲折道路,告诉学生人类文明史上很多重大进步都付出了血的代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宽容异己是多么不易却又多么重要.了解宽容不仅止于人际关系中的不计较他人之非,更重要的是先知们对学术上、政治上的异己的宽容.在语文教学中,我除了教学生语文知识外,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自私狭隘的情感误区,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直面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是滋润花的养分.”直面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教《海伦·凯勒》、《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学习海伦、贝多芬在挫折面前表现出的勇气;在学习专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将作者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学习保尔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在进行议论文论据积累课堂教学时,我讲述爱迪生、开普勒等名人事迹、诺贝尔事迹,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没有人会一帆风顺的.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注重对学生的直面挫折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而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利用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对我们培养跨世纪高质量的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完善的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