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求全心理,还原语文课真正自在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72 浏览:22512

我有幸全程参加了我校一位老师的说话写话示范课的打磨全过程.但透过这一过程,我看到了语文课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求全心理.正是这种心理的作祟,让学生与教师在语文课面前缩手缩脚,于是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

一、目标求全,导致目标的僵化

这位老师献课内容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练习四的“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她设计的教学目标为:1.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2.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能想象着把一种动物的外形说出来并写出来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目标设定涵盖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全面具体,只是造成教师自己在实施教学行为时无法细化无法操作.

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中,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课时教学不是不考虑高水平教学目标的达成因素,只是我认为在表达时应该有意识地倾向于即时目标而非长远目标,使用能刻画学生学习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可将这节说写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这样: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能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并能认真地写下来,逐步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

二、内容求全,导致内容的虚化

还是以这节说写课为例,教者最初这样设计:1.围绕“抓特点、按顺序、会想象”三大板块,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的样子.2.将说的内容写下来.3.教师点评比较突出的写话内容,教授修改写话的方法.4.学生自行修改后再自己读一读.一节课只有40分钟,课上既要引导学生说、写,还要当堂评讲,指导学生修改.试教证明,这是完成不了的教学内容.儿童心理学研究证实:7―10岁的学生持续注意时间仅为15至20分钟.所以教师授课时间一般都控制在2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就不能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否则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导致教学内容的虚化.

在各种讲座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要做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高手”.仔细研读教材和学生,我们会发现可利用的教育因素很丰富,但教学时间有限,必须做好取舍的选择.于是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紧扣“按从头到尾的顺序”为训练点.1.设置情境出示两篇按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范文.(目的是让学生逐步接受这种观察和写作顺序.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他们的写话常常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先有“千篇一律”,而后才有“千变万化”,范文的出示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同时在引导学生研读范文时,辅以熊猫和兔子的简笔画.因为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简笔画的创作顺序和观察写话顺序有相通之处,无疑孩子们在新奇中强化了从头到尾的观察、写话顺序.2.将乱序重组,孩子们有意识地按“从头到尾”的顺序修改“范文”,就水到渠成了.3.孩子们由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到安安静静地写.4.集体评讲之后,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写话常常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即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因此,将写话与说话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点评也以“正确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语言通顺流畅”为抓手.)


三、手段求全,导致手段的固化

辅助教学的各种手段走进课堂之后,一堂堂比赛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些新颖的手段,这似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教学不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就OUT了.于是我们老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它们拖进课堂,至于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一边.还是这节课,课伊始,老师播放了一段剪辑于《动物世界》中的动物活动视频,课中黑板上挂了一些动物的图片,甚至还将一只置于笼内的兔子放在讲台上供学生观察,PPT也演示了许多动物等令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是,静下心来看看黑板思考一下:除了课题和花花绿绿的各种动物图片,这看似热闹的课堂,究竟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如何还原语文课以自在?如何让语文课重新焕发青春朝气与生命活力?我以为当从抛开求全心理开始,丢开了这样的心理枷锁,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风姿绰约,步履轻盈,魅力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