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的调适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91 浏览:120324

摘 要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具有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进行调适.试从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的危害、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自卑心理调适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自卑心理调适的主要途径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调适

自卑是人们在长期的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认识偏差,是个体在自己心目中所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有自卑心理的人自我评价偏低,胆小怕事,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容易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调查,贫困大学生中有8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有15.5%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有24.5%存在中度的自卑心理,有41.7%存在轻度的自卑心理.[1] 自卑心理不仅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帮助贫困大学生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的危害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不仅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同时也以为他人也看不起自己的一种不正当的心理状态.实际上,自卑的人并不是客观上自己比别人差,而是在主观上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面对现实的困难表现得无能为力,于是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理.这种心理是不利于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它使得贫困生苛求自己,批评自己一些不该受批评的方面,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继而转向沉默,没有勇气独立承担任务与责任,不能积极主动地在许多事情上有所作为.

(一)自卑心理容易导致贫困生敏感多疑

大多数的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在哪方面都不好,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而且往往将自己的一些可以克服的缺点与错误扩大化.他们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很敏感,同时也很在意别人对其缺点与不足的评价.在他们听来,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可能就是对其故意的刺激;别人对其帮助和关心,也会被看作是一种施舍;习惯把一些小小的误会加以放大,所以“多疑的人经常在心理上处于不安全、痛苦的状态”,[2] 给自己徒增苦恼,整天一副多愁善感的样子,习惯庸人自扰.

(二)自卑心理容易导致贫困生交往障碍

由于贫困生长期习惯于独来独往,所以在其内心深处往往具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在人际交往上则显得十分闭锁和敏感,从而使他们常常对别人起着防备之心,也不会轻易向他人坦露心迹和自已的实际情况,显得比较禁锢和保守.然而,这些同学的家庭经济一般十分困难,很需要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然而他们宁可不要任何帮助也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一实情,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同学们知晓实情后会给其今后的大学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这将使其陷入长久的心理苦恼之中,这也拉大了自己与那些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同学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其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自卑心理容易导致贫困生情感障碍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常使高校贫困生产生心理挫折感.在挫折面前,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只有埋怨自己,抱怨现实,总感觉上天对自己不公平.他们对生活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显得抑郁孤僻,自我封闭,遇到问题不敢也不懂得该怎样面对,所以宁愿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来应对;他们不愿参与抉择和竞争,也不敢去参与抉择和竞争,现实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苦难与失落,他们难以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他们做事情总是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显得比较被动和冷漠,对人、对事缺乏热情,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的话,容易诱发抑郁症.[3]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自卑心理调适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教育者在对自卑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坚持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根据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特点和表现,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要注重自卑贫困生个性的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善于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用原理,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自卑贫困生的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能力.每个自卑贫困生都是个独特的存在,有其自身自卑的差异,因此教育者应具体分析自卑贫困生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其自卑的原因,自卑的表现以及由自卑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等.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是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自卑贫困生为主体,以解决其自卑心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务必要使自卑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将教育者的正确教育和贫困生的积极主动精神结合起来.这种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它要求教育者在对自卑贫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体作用.

(三)坚持尊重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要尊重贫困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贫困生的权利,承认贫困生的独立性以及他们在人格上的平等.对自卑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交往、交流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交往、交流的过程必须以尊重为基础,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师生双方才能进行平等的交往和交流,学生才能放开怀抱、敞开心扉,将自卑的困惑一一告知教师,这也就给了教师一个全面深入了解贫困生自卑心理的机会,为教师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来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提供依据.

(四)坚持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因此,教师务必要对自卑贫困生的所有信息保密.“泄露贫困生的个人秘密,对于教师来说便是一种失职,是一种可耻的行为.”[4] 为了有效地贯彻保密性原则,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教师不得将有关自卑贫困生的隐私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二是教师不得将自卑贫困生个案的资料出现在教师的公开演讲和谈话中;三是教师不应随便将记录档案带离咨询与辅导机构;四是任何咨询与辅导机构都应设立健全的储存系统来确保当事人档案的保密性.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为了求助学生和他人的利益免受伤害,可以进行正当泄密,但前提是不能损害求助学生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求助学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自卑心理调适的主要途径

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遵循教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对其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自卑贫困生表示关心帮助

首先,积极主动地向自卑贫困生表示关心帮助,能够拉近教师与自卑贫困生的距离,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教师积极主动地关心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动学生,从而打消他们对老师的猜忌多疑的念头,让他们真正觉得你是一个可靠、可敬、可信赖的好老师.其次,向自卑贫困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应多为这些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寻找一些有利于激励他们的途径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更有助于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展现其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要自己努力,许多事情都能做好的,从而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达到教育的目的.再次,向自卑贫困生提供关心帮助,要做到准确有效.

(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的教育可以促进贫困生自卑心理问题的解决,但是最有效的教育应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教育.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善于运用心理技巧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协调心理冲突,通过宣泄、倾诉等方式来缓解贫困生的自卑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解决便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5] 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自我救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抗拒自卑的能力;同时也要学会知足常乐,不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适宜的人生目标,可以使贫困生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便是一种巨大的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作为贫困生,虽然物质上贫困,但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从而导致自己精神上的贫困.贫困生虽然经济贫困,但只要有信心、肯努力,其未来和命运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我们不必为贫困而感到自卑,要始终持有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6]

(三)发挥高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高等院校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平台”[7],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向自卑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内心的苦闷,开发身心的潜能.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能使贫困生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使其不再那么敏感多疑.

(四)教师应鼓励自卑贫困生多与他人交往

自卑的贫困生多数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习惯自我封闭.而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往,参加活动,融入集体,可以扩展他们人际交往的空间,这样既可以给自己一个了解别人的机会,也可以给别人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可以为赢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更多的机会,这对于自卑贫困生保持心理平衡,开阔心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自卑贫困生可以从中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促使自己在比较中正确地认识自己.”[8]所以,鼓励自卑贫困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多接触那些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善于关心与尊重他人的人,从而开阔他们的心境,不再让他们自我禁锢起来,这对于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大有裨益.实际上,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自卑贫困生应多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这对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