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身修养,实现心理和谐

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67 浏览:70179

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军营和谐的前提,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对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与事的客观态度的和谐统一.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是青年官兵实现和保持心理和谐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保持进取之心,从容应对困难《论语》中提出“士不可无弘毅,任重而道远”,《易传》中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倡导人们树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青年官兵生长在和平年代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顺利和受宠是他们的心理定势,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战士缺乏自强意识和吃苦精神,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军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容易产生茫然、焦虑、悲观的情绪,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发扬进取精神、培养自强自立的品质是极为必要的.“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只要树立崇高而现实的志向,才会有进取的动力和发奋拼搏的实际行动.要正视挫折和困难,不断磨砺自我.王阳明说过:“人在世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摔跤、跌倒之时,只有勇往直前、敢于接受逆境的考验、努力克服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也才能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与从容.

常怀律己之心.善于把持自我要慎微慎独,省察自身.注意防微杜渐,时时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经常反省自我,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和军队的规范,自觉改正缺点和过失,做到“不逾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要理性地节制和引导.人的生存离不开需要和,要实现身心和谐,不能靠“禁欲”,也不能笼统地讲“寡欲”,更不能任凭“信马由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得无厌地追逐金钱物欲和感官享受,心理是永远也不能平衡的.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依据,划清什么是正当、合理的需求和,什么是不合理的,用理性节制那些非分之欲、非分之念、非分之求.要自觉培育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将低层次的向高层次提升,让物质利益的、功名地位的、精神追求的等在内心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从而减少心理冲突,保持良好心境.


塑造真诚之心,光明磊落处世真诚是中华民族推崇的做人的基本态度,也是实现人际和谐、心理和谐的必备道德品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认为“人无信不立”,都是强调做人要真诚忠实、光明磊落,要讲信用、守诺言.一个人缺乏真诚之心,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形式主义、弄虚作检测,或许能谋得一时之利,但其心理将套上虚伪、猜疑、嫉妒、不安的枷锁,甚至会形成人格障碍.只有本色为人、真诚待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也才能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坦然.因此,要实现心理和谐,就必须抛开虚伪的面具,塑造真诚守信的品格.做人要忠厚,不要奸诈;要实实在在,不要投机取巧;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真实地表现自己,诚恳地对待他人.始终做到襟怀坦白、表里如一.

培育感恩之心,强化积极情感极少数官兵之所以总觉得别人有负于他,很容易产生抱怨、愤懑的情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我意识膨胀,总想着从组织和他人那里得到什么,而很少想自己应该奉献什么.校正这种失衡心态的良方之一,就是培育感恩之心.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而独立存在的.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他人及社会的馈赠、援助和支持,都应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激.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体察到社会和他人的关爱,才会以仁爱之心去关怀、帮助他人;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经常想一想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领导和战友的帮助.算一算国家和军队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找一找军营的“亮点”,反思自己给了他人多少关爱,对家庭、单位和社会尽了多少责任.这样既有利于培养感恩意识和广博的爱心,增强建功军营、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激发牺牲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情怀,也有利于增强主观幸福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培养豁达之心.学会容人容事一个人如果缺少气度,斤斤计较,将很难走出牢骚、忧虑、颓丧等不良情绪的阴霾.只有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培养豁达的心胸,才会拥有平和的心态.首先,要学会宽容他人.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会存在缺点.当他人对自己存在误解或者他人的某项失误及缺点对自己造成一定影响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尽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对方.对他人多一些谅解,就会让自己少一些烦恼.如果得理不饶人、容不得别人的短处,既无助于化解矛盾,还会增加怨愤与压力.其次,要坦然面对生活环境的种种缺憾.少数青年官兵经常抱怨社会风气太差,驻地偏远,生活条件不好,等等.其实,正如陈毅元帅诗中所云:“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社会和军队环境不可能尽如人意,期望和现实总会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必要的容忍之心,正视和接受现实,积极地改造和利用环境,而不是一味地苛求、抱怨,这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再次,要以洒脱的态度看待个人得失.真正的豁达绝不是消极无为,青年官兵都应确立正确、适宜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同时,在立功受奖、评选先进、考学晋职等问题上,必须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洒脱心态,切不可患得患失、太过计较.要把积极进取的人世意识和适度超脱的出世情怀结合起来,做到既“拿得起”又“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