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64 浏览:143602

从教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些孩子大多孤僻、自闭,容易产生怨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据开学的分班调查,在我所教的班里一共有95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而且单亲家庭占50%.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他们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孤独感和失落感与日剧增,更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甚至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等问题的产生和爆发,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角色扮演和分布

根据2011年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的孩子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又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从而也是不容易发觉和影响深远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类型

1、“管吃”、“管给”的溺爱放纵型.出现上述症状的儿童,一般都是出现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这样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交由祖辈照顾.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他们较多地偏向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地给予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寻求刺激和创新,而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孙辈看来简直是难以接受和沟通.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

小刚,家庭条件优越,平时穿着打扮时尚,很是招人喜欢.父母在外地开门市,只要一听到孩子缺钱,就不断寄钱给其使用.小刚很注重外表和排场,经常写些名牌服饰和鞋子,有次听说请几个社会的朋友一起庆祝生日就花费了2000多元.没钱的时候就死缠着爷爷奶奶,要么绝食,要么离家出走,很是让爷爷奶奶头疼.

2、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这种类型孩子的行为一般为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小严,三岁时父母就离开家去外地打工.平时衣食住行都是靠奶奶.奶奶忙农活的时候都是东家西家玩玩,平时也没人管他的作业.而奶奶认为放到学校就可以由老师代管学习.所以这个孩子平时学习习惯和态度都是极其散漫和自由的.而班级同学因为看不惯他的这种做法,因此他经常会因为此事和同学产生纠纷,甚至打架.而和其家长沟通后,他家长总是把他骂一气.长期的责骂,同学的排斥,老师的批评让他原本自卑的心理更加自卑,渐渐地也不愿学习,变成了人人讨厌的学生.

三、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而长期产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学习心态,从而导致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小石,进校百名左右.而经过两年的学习,从班级前10名滑到班级后十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嗔目结舌.后来在家访中了解到,该父母在小升初考试之后就去外地打工了.离开父母的孩子好比风筝断了线,一放学就往网吧跑,上课瞌睡,被老师批评无所谓,长期积累,导致成绩慢慢下滑.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我们班的王平,在一次日记中写道: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又离开了我.既然不爱我,为什么当初要生下我?在这个地方我好孤单,看到别人的父母来,我只能羡慕地想着.我恨你们!多么可怕的字眼啊!

3、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之前班上就出现过一名男生偷窃其他寝室同学的财物;有学生沉迷于网游“失踪”一周等坏现象,更有学生之前出现过恐吓敲诈低年级学生的现象.

四、留守儿童心里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人(即家长)自身因素有所欠缺.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由于自律性较弱,长期放任自流,缺乏及时管教和约束,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校纪律散漫,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成外出打工,从而产生厌学逃学.普遍老师反映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2、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另外,农村的“闲人”太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五、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1、需要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首先,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制定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中贫困孩子接受教育的政策,并计划投入一定资金资助这些孩子.可以通过“两免一补”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二是社区可以组织和留守儿童“一加一”帮扶结对子,多交流,多加强心理上的沟通,并负责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外,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

2、关爱孩子精神成长,正确教育孩子.首先,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力,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认真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班主任要主动联系留守学生的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老师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老师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益友.另外,学校需要成立心理咨询室,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勿要操之过急,从小事或边缘事切入,逐渐打开学生心扉,让孩子认同你.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最终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社会”.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