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87 浏览:22133

摘 要 :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功能,把握体育教育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关 键 词 :体育教学心理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 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 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的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如球类项目,富有集体对抗性,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心理品质.

2、 采用灵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认识,丰富内心世界,发展心理素质.

(1)、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了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倾听 、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提高交往能力.对学生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2)、恰当安排游戏,合理组织竞赛.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更是双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较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并具有竞争中的娱乐性,能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它还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技术技能的能力,通过公平竞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耐挫能力.如“抢球和护球”的游戏,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或发展某方面的身体素质,它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对抗性,再如“进攻与防守”对抗性的游戏,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对抗性比较强的情况下,利用身体素质和已掌握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意志品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强烈而复杂的心理波动,让他们感受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

(3)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仅注意知识技术的传授,而缺乏动机激发的意识和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致使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为他的提倡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得到发展.

3.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双边活动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学生需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学过程没有理解、尊重、信赖、平等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得不到发展.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的热烈的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起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系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整合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启迪精神、陶冶个性、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1)、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组织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必须屏弃陈旧的教育理念,

一切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教师应懂得心理教育的意义、

原则和方法,要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以良好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

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如果教师对学生

不尊重、不了解、不公正、命令式、强制式、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学生,滥施惩罚,

自然会引起学生消极的心理,甚至于激起对立情绪与反抗心理.

(2)、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行为适度

认识自我、正确的估价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体育学习的成效有着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学生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尝试中认识自己的心智潜能,形成我能学好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3)、体育教学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自我价值观的目的.

一个人不仅仅是生物体,更是一个社会成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通过体育教学来满足人们寻求新奇,超越自我的心理,使人们的紧张的情绪得到无拘无束的宣泄,最终才能到达人的生物潜能的释放,提高人的自我升华能力.

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整合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重视学生健康人格和能力的形成,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坚实的基础,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新课题.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应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规律――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高校体育教学应进行全面的改革,摆正“育心”与“育体”的位置,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变传统的运动竞技教育,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护和信赖学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在掌握学生运动心理活动规律上,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另外,还要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变化、生活变化等基础上,教师用爱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调适.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应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

张宝兰南昌第二师范学校

刘梅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