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告知到讲故事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876 浏览:56008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于出现在近几年的电视新闻从告知新闻逐步走向讲述新闻故事这一现象的反思,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认为:“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应运而生,它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质量,避免新闻泛娱乐化.

【关 键 词 】新闻传播理念 受众 商业化 泛娱乐化

如今,打开电视,就会发现很多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一改往日严肃的面孔,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趣味横生的新闻故事.故事化新闻在近年走俏电视荧屏.在电视新闻界,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深度报道节目制作的一个方向.纵观荧屏,近年来成为收视热点、业界焦点的新闻节目,往往把“故事性”摆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新闻故事化”,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在我国,是《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个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迅速普及.

一、电视新闻故事化趋势的原因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新闻传播理念多元化的结果,符合观众的需要,在商业化生产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一)是新闻传播理念多元化的结果

改革开放迅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媒体生态环境,个体意识中的主体性、跳跃性、机动性逐步显露出来.在社会转向多元化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趋向多元化,观众不仅需要政治色彩浓厚的信息,也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除此之外,人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从新闻中获取休闲娱乐的享受.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要求转变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故事化”的初衷正符合了这一时代要求.

(二)受众的需要

随着社会信息传媒工具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的满足已不再是难事,电视作为传媒工具的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观众们需要电视新闻既有新闻价值,又有休闲娱乐价值,于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应运而生.信息符号是枯燥的,中国的老百姓是喜欢故事的,而只有当新闻报道事实的情节是曲折的,人物是鲜活的,才能更加吸引人,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向故事化发展.同时,从观众收视心理来讲,陈旧的形式即使再完美,如果长时间的固定不变,也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最终被观众所抛弃.

(三)是商业化生产的需要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倾向也是商业化的一个体现.新闻媒体要在及时播报出大量新闻节目的同时还要保证新闻的质量,而将新闻故事化,一方面可以更便于把握事件的发展脉络,便于编辑整理故事情节,方便了节目制作的操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这种手法在以后的节目中重复使用,从而可以快速地大批量生产节目,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成为传媒人士青睐的报道手法.

二、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作用

电视新闻故事化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一)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

电视是视听艺术,电视语言的元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字幕、图表、特技等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组合,使它较之文字语言、声音语言更能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在展现现场的细节和情节上更具优势.但是在过去,我们电视新闻语言的应用往往只停留在画面的可印证功能上.尽管很多画面来自现场,却缺乏现场感,很多情节和细节被无意识地放弃,这使本来有优势的电视语言反不及文字语言给人的想像更丰富生动.

(二)增强了新闻的亲近感

用“讲故事”的手法报道新闻,大多讲述的是百姓身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观众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让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

(三)增强了可信度

用“讲故事”的手法做新闻,正是截取了生活流中的某一段流程,捕捉真实的生活,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也就是将生活原貌中有意义的精彩部分摄录、剪辑下来.这与电视新闻制作“画面+解说”的陈旧形式相比,更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强烈的现场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电视的摄录设备看,电视新闻的采编同期录音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能获取拍摄对象的形象,而且能声画同步,把与时空一致的鲜活的世界生动地摄录下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增强了可视性

故事介入电视新闻报道,把沉重、敏感的话题,把最积极、最生动、最具闪光点的东西用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的电视语言描述出来,既有生动鲜活的纪实性、可视性,又有真人真事的启示性、示范性;观众在故事的讲述中能够体验一种新鲜感,好奇感,能把节目环环相扣地看下去.

三、如何提高故事化新闻的质量

(一)“故事”必须真实客观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故事与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故事是有严格区别的.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是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生活,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可以虚构,而电视新闻中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不然就会弄巧成拙,导致新闻报道严重失实.电视是一种声画并茂的直观真实的艺术.任何一点虚检测造作都会引起观众的警觉,所以在故事介入的方式上要充分遵循电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

(二)从人的视角去关注事件

和传统电视新闻以事件为关注点不同,故事化电视新闻关注焦点是人,每一篇报道要有一个主角,从人的视角去关注事件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出较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平民意识.对于“好故事”中所蕴涵的与人自身以及人所置身的世界的密切相关性的挖掘,也是重要的工作.

(三)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

相对于传统电视新闻较为关注事件结果的做法,故事化新闻写作要更重视新闻事件的过程.用新闻的眼光去截取生活流中的某一段流程,摄录、剪取生活原貌中有意义的精彩部分或片段,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故事化电视新闻擅长通过镜头展示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牢牢地吸引观众.还要重视细节的挖掘.

(四)重视挖掘新闻的社会价值

在新闻故事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强调报道的细节化和情节性,在顾及受众阅读需求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挖掘新闻的社会价值.关键是要通过故事化彰显公益性,来打造媒体的良好社会影响力,从而持续保持对受众的吸引力.形式虽然重要,内容和价值更重要.否则,受众在接受频繁的感官刺激后必然产生麻木甚至厌倦的情绪,这也必将违背媒体自身推出新闻故事化的初衷.

四、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一些弊端

新闻故事化并非完美无缺,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它的优点也会成为对新闻报道不利的因素.例如,曲折的情节吸引人的同时也可能流于浅薄,容易导致虚检测情感的泛滥,使观众感受过多的刺激从而产生厌倦、麻木情绪的危险;部分缺乏故事性但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会遭冷遇.过度追求故事化,容易引发人为安排、主观介入等诸多不良后果,导致新闻社会责任缺失,从而走向泛娱乐化、庸俗化的危险.这些都应在故事化过程中尽力避免.

五、关于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展望

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对于改变新闻报道中大而空、虚而检测的成分,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视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只要记者善于观察、把握全局、见微知著,以情感人,精妙结构,故事化的电视新闻肯定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希望新闻故事化避免走向泛娱乐化、庸俗化,健康发展,为老百姓奉上可口的新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