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播报形式需要推陈出新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48 浏览:32048

在众多的语体中,新闻播报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广、政策性强、心理素质成熟、语言功力扎实的一种创作.

笔者认为传统的广播新闻播报方式主要是:播音员在播新闻时,字正腔圆、语言干净、利索、简练,所播报的新闻没有一个与所播新闻无关的字、词和相关新闻链接,节奏感强,男女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没有交流,几乎是照本宣科,严肃、严谨、理性,不带个人感彩的传播信息的特征更强,在整个新闻的播报过程中,没有使用背景音乐,播音员播报的语调、语音、语速都较单一,听众接受信息时有明显的距离感.这类播报形式,新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强,而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怎么写作和娱乐的社会功能较弱.这个特点与传统新闻以时政新闻为主有直接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精神物质的极大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巨大变化,新闻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从国家大事到市井百态,从明星事件到茶米油盐,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百姓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说百姓关心的事成为现今社会的需要,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说”新闻、“聊”新闻蔚然成风,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晚报浏览》新闻节目可以说是中国广播界“说”新闻的先驱者.广播新闻的“软化”趋势,为主持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播音员变脸成了主持人,不管是模仿也好,克隆也好,总之,只要是能够拿来“说”新闻,都实现了新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主持人充分展示用声技巧,形之于声地自如表达,将不可再生的、鲜活的新闻播报的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使听众听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新闻事件(故事),得到了声音美的享受.在这种演变中,男女主持人在播新闻时,“说”、“聊”的氛围更浓,主持人充分发挥能言善辩、善于应用语言的特长,在播报新闻时,你一言我一语,三言两语的交流,对所播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点评,加上背景音乐和与所播新闻内容有关的歌曲或彩铃,使播出的新闻更轻松、活泼,更具亲和力,更能感染听众.以前,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如今,听众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地参与到新闻节目中来,听众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这种随时互动的交流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听众的情绪,听众对这类新闻节目爱听、想听.这类新闻节目充分满足了听众对新闻、娱乐的双重需求,新闻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怎么写作和娱乐的社会功能更明显,人文精神色彩更浓.


广播新闻播报方式在不断演化的同时,各广播电台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如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正点新闻》、《今日快报》、《半点新闻》以及各省区市的“新闻联播”节目等.不过传统的广播新闻播报方式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许多这类新闻节目播出时也放上了优美、快节奏的背景音乐.有的地方电台还转播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读报类电视新闻节目,或者从网上下载新华社的新闻稿件,新闻节目中既有本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又有报摘还有通过电脑音频播放下载的稿件,节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声音也较丰富,既有本台播音员和记者的声音,又有外地播音员和记者的声音,听众也能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到这类新闻节目中来,比起传统的单一播音的方式,显然耐听得多.

涉及国家政策、法规、政治类、经济类、科学技术、军事外交等领域的新闻,内容都较严肃、严谨,不宜拿来“说”,这类新闻还是采用传统播报方式为佳.而一些发生在民间的新闻故事、奇事、趣事,这类新闻则适合拿来“说”、“聊”.当前,各地方电台都有“说”新闻、“聊”新闻节目,节目良莠不齐.随意化、个人化和庸俗化也时常发生在一些不正规的节目当中.其主要表现为:被夸张过度的“口语化”,随意的调侃甚至跑题,是不可取的.这种倾向脱离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固有特征,不符合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习惯.要让这类新闻节目做得更出彩、更吸引听众,我们首先要模仿,善于学习,学习其他电台的长处和优点,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主持人只有吃透所“说”或“聊”的新闻稿件内容,在“说”“聊”新闻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自如表达、富有活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用心办节目,办出自己的特色,这类新闻节目才会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喜爱,才会有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单位:阿拉善盟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