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流电视新闻节目用语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35 浏览:19209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主流方式,是民众了解政府事务及社会事件的主要渠道.电视新闻由于其直观性,往往相较于其它媒体新闻有更高的可信度,更能影响观众意见的形成.但主观性因素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电视新闻节目要兼顾 “喉舌”与“效益”的双重功能,即电视新闻节目既要客观的反映事件的真相,又要兼顾收视率.那么,德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既反映事实又迎合观众的需求?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同的电视台有怎样不同的倾向性?下面我们将对德国两档主流电视新闻节目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今日秀》(《Heute》)和德国电视一台(ARD)的《每日新闻》(《Tagesschau》)进行比较分析.

1.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义的电视新闻,是指电视节目中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电视新闻概念,即消息类电视新闻.这类电视新闻迅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它是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体,是电视台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消息类电视新闻具有第一时间及篇幅简短的特点.简短的同时,要求短而精、短而实、短而深.具体说,就是消息类新闻往往以秒计算,往往是在解说中提供新闻要素,通过画面描述事件进程,不能长篇大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用一手资料取信观众;新闻要用最简练的画面与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消息类新闻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有着独具的语言特点和规律,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一方面,消息类新闻的语言要明显比报纸语言简单;另一方面,它是一个语言系统中最具特色的.被压缩的句子和名词化是典型的电视新闻语言风格,因为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最多的东西.新闻中也常常出现一些固定的词组和搭配.

2.德国电视新闻节目《每日新闻》和 《今日秀》的比较

《每日新闻》和《今日秀》是德国收视率最高的两档主流消息类新闻节目.下面表格显示的是2011年德国主流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状况:

可以看出《每日新闻》是毫无争议的市场领导者.大多数德国观众认为,《每日新闻》非常准确和客观的反映了报道事件的真相,没有在新闻报道中过多的加入主观意见.相比之下,私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明显严肃性不足.往往提供太多花边的,混合的信息,而没有将报道集中在重要事件上,有时甚至是夸大其词,用以博人眼球,如德国德国卫星一台(Sat1)的新闻节目.《今日秀》自1963年开播以来,一直试图通过更长的播出时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稍稍娱乐性的题目,压倒其主要对手《每日新闻》.《每日新闻》的语言组织明显区别于日常用语.但无论是《每日新闻》,还是《今日秀》名词化的比例都是口语中的两倍至三倍.除此之外,两个新闻节目中都经常使用较难理解的被动句.《每日新闻》报道中被动句的比例达到了18 % 左右,而《今日秀》中只有大约4 %.另外,《每日新闻》中,主播的语速达到了334个音节/分钟,而最佳播音速度是250音节/分钟,这可能是由于《每日新闻》的节目时间较短.

3.两个新闻节目对同一起事件的报道分析

关于2007年德国人在阿富汗被扣留的新闻,它连续数日出现在德国各个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当中.这则事件在不同的新闻节目中展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从其在节目中所处位置、播报篇幅长短、语言特征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今日秀》

《今日秀》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中有11次说话人的交替.原因之一是几次新闻主播同东南亚驻地记者的直接连线.从驻地记者发言中经常出现“我”这个单词可以看出,其评论更多是其个人意见.报道中指出信息来源分别为的发言人、外交部的一位领导和一位东南亚驻地记者.信息来源说明指出,电视台对来自上述人员的信息不负任何责任,那么报道的可信性随之减弱,而且报道中“angeblich”及情态动词“wollen”的使用更进一步削减了其可信度.出现了形容词“intensiv”和“fieberhaft”用以强调外交部对解救被扣押德国人做出的努力.大量使用名词化的动词和形容词,如“Ungewissheit”, “die Festgenommenen”,“die Verhandlungen”“die Verzoegerung”,“die Einschuechterung”,“die Veraenstigung”,这是德语新闻报道用词的典型特征.从句法来看,报道中主要使用的是主动句.

2)《每日新闻》

与《今日秀》节目不同,在《每日新闻》中仅两次变换说话人,原因在于当天该事件报道被《每日新闻》给予了较低的关注,报道内容也相对较少.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此前提到的,与《今日秀》相比,《每日新闻》总的节目时间较短.节目中提出的信息来源是一位阿富汗的反对派政治家及在巴基斯坦的一位阿富汗副大使.名词化如“die Festgenommenen”,“die Festnahme”,“die Untersuchungen”,再如“die Verhafteten”多次出现,这仍然是我们提及的典型的新闻用语,这种使用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更多的内容.《每日新闻》的报道没有使用降低可信性的副词或者情态动词


4.结论

关于在阿富汗被扣押的德国人质事件在这两套新闻节目当中有完全不同的权重.在《今日秀》中,该事件是当天的头条新闻,并被相应的加以处理.从报道的篇幅来说,《每日新闻》既没有过度重视也没有完全忽略该事件.两套节目从不同角度陈述同一事件,使得信息的重要性、篇幅及措辞迥然不同.《今日秀》和《每日新闻》没有对释放被扣押者给观众无根据的希望.《今日秀》是将“Todesstrafe(死刑)”这个单词同具有减轻程度作用的?zumindest wohl nicht“联用,而《每日新闻》直接回避了这个单词.如果我们再看一看私人电视台的报道,Sat1则使了一个语言技巧上的小诡计,来提高事件的爆炸性:直接使用了“Todesstrafe”这个单词.Sat1的报道随即让人想起了小报的花边新闻报道.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符合很多观众普遍观点的结论,私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明显在严肃性上有所欠缺.

对比《每日新闻》及《今日秀》对同一则新闻的报道,我们发现,这两个电视台信息来源不同,两个电视台都提及阿富汗大使的讲话,在《每日新闻》中是“一位阿富汗的写作技巧发言人”,在《今日秀》中则是“发言人”.通过在《每日新闻》中提及的阿富汗发对派政治家的发言,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阿富汗人都同意扣押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今日秀》采访了的发言人,该发言人强调此前已警告过德国人.应当说,这是一条重要信息,由此可以猜测惩罚性行为的严重性.这起事件中,《每日新闻》没有提及被扣押人员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同《今日秀》相反,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没有使用任何的副词和情态动词,而这两类词汇往往会降低可信度.《每日新闻》没有使用“fieberhaft(狂热的)”这类形容词,使新闻听起来更客观.通过上述的分析,越来越多观众选择《每日新闻》这个节目,认为该节目更好的反应事实真相,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