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新闻汉英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98 浏览:19211

摘 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中国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让世界了解自己,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外新闻的汉译英过程显得至关重要.汉英翻译的不准确,不及时,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世界形象,继而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化及相关政策的实行.“三大盛会”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大为提升,然而由于社会形态、各方利益的不同,对中国的误解及中伤仍然存在,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急需提升对外汉英翻译能力,以维持中国的良好形象,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本文将对我国对外新闻英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外新闻汉英翻译工作者应注意的事项.

关 键 词 :对外新闻;汉英翻译;新闻写作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2

一、引言

2008年的奥运会至今为国人津津乐道,它圆了中国人体育强国这一梦想.然而,在国人眼中如此辉煌的大事在一些国外媒体的宣传中又是怎样的呢?李希光老师在2008年7月到奥地利时,在那里的阅览室发现了一本刚刚面世的美国《外交事务》,令人震惊的是,其封面文章的题目竟然是《中国奥运噩梦》,并配了一张漫画,显示一把之火从西藏点燃,然后经过奥运这个全球传播平台,烧遍中国.这里的“噩梦”指的是中国经历的西藏及西方制造的抵制北京奥运的活动.国内国外两种不同的认识,充分反映了新闻舆论之战.在笔者的一次外宾接待活动中 ,一位外宾不停地问中国现在的经济情况,从她的口中,笔者了解到,她对中国的印象竟然还保持在三十多年前首次来中国的时候,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几十年来中国的外宣新闻到底做了什么何以使得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几十年不变.如果外宾有第二次来中国的机会,她的看法或许会改变,可对于大多数只来过一次或从未来过的人来说呢?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更多的则是道听途说以及我们的新闻宣传.因此,搞好汉语新闻的英译,让国外更好地了解中国,十分必要并且迫在眉睫.

二、我国新闻标题和报道本身及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英文新闻报道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国共两党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而创办的广播电台、英文报刊等.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对外英文报到时也迅速发展,通讯社、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全面发展,它们是世界各国受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英文新闻报道在进步,但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却未改变,这是为何呢?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再声称和平崛起,但“中国威胁论”为何愈演愈烈呢?不可否认,意识形态的敌对是一方面原因,但我们也一直在改善中国的对外形象,通过汉语新闻英译来让世界了解中国,但却收效甚微.

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标题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据统计,大部分的新闻读者为“标题读者”,因此,标题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条新闻能否获得其应有的传播效果.

汉语新闻标题之所以在几十年里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与它本身的一些问题有很大关系.

其一,汉语新闻大多比英语新闻长.例如:

(主题)《文选》首日售出近七万套

(副题)收录203篇重要著作 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汉语用了44个字,不加符号,再来看看英语

Selected works of Jiang Zemin published

两相比较之下,很容易发现汉语新闻的一个弊病,那就是太冗长.汉语新闻标题尚且如此,那么其英译岂不是更困难?现代社会,时间就是金钱,如非政要人物,有谁会慢慢品味长长的新闻?新闻题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则新闻被读或被跳过.另外,大部分新闻都具有政治倾向,所以,如果不能以标题表明观点吸引读者,那就是一个失败的标题,即便新闻内容再好,没有读者关注,也失去了价值.

其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中国的新闻时效性远低于国外新闻.在中国的新闻中,“近日”“最近”“前一段时间”这样的词出现频率很高,我们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不要忘了,新闻最注重时效性,没有了时效性它还叫新闻吗?而对于外国人来说,时效性还代表着真实性,他们关注的是现在与将来而不是过去,过去的新闻毫无价值.此外,大家还会发现,中国的新闻有的报道重复,有的含糊其辞,这是犯了大忌.试想,一份晚了一天还模模糊糊的新闻,你会有兴趣看下去吗?

其三,中国的新闻政治性太强,过分严肃和枯燥.中国的报纸会用大幅的版面来分析某个领导人的讲话,分析某个冗长的文章,宣扬一些古老的话题.我们不会对国外报纸上如此的内容多加关注,同样的,他们也不会关注这些,所以,这些报纸在国外的受众不多,想要让别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也几乎不可能.一位美国驻京记者曾说,美国人更乐于听到有关像乒乓、大熊猫以及地震、革命之类的报道,而政府报告、计划分析并不受欢迎,他在最开始来中国后写的报道很多都未被采用,只因新闻标题就不被大家所喜.当然,这并不是要让我们逢合外国人的需求,只报道娱乐性的新闻,不传播中国的变化及思想.这里想说明的只是,我们也许可以把我们的报道伪装一下,用一个好的、吸引人的标题来达到目的.刘其中老师曾建议无论是会议新闻、领导讲话、政府文件或是《人民日报》文章,都应以清新的风格来报道,切忌笼统的成就稿、总结稿、先进人物或事迹稿;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真实感,多直接引语,文章要讲求可读性与轻松性等等.

其四,不用或尽量少用形容词与专业术语和套话.中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成语,还一个接一个的用,好像不用就显示不出来自己的水平似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官话、套话特别多,一个人的头衔可以占好几行.另外就是专业术语太多,枯燥而且令人难以理解.例如2012政府工作报告中结尾处:

回顾过去,我们拼搏奋进,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仍需不懈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翻译成英语:In the past, we he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through hard work. In the future, we must continue to work tirelessly to acplish the important tasks on the road ahead. Let all of us rally closely aroun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free our minds, fe ahead in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make solid progress in our work, and strive to further advance socialist moderation.

读下来什么感觉?累!而且还发现好多用语都用泛滥了,随处可见.这就跟咱们一些领导秋天讲话就用“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春天讲话就用“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一个效果.这类话在对外新闻的英译过程中都可直接舍去.

另外,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本身外国人对于我们报道的真实性都持商榷态度,如果我们的报道再是严肃的政治报道,又怎么吸引他们去读报并且不反感我们的宣传呢?所以,不管是题目还是内容,在英译的过程中都要讲究技巧.

三、对外英语新闻报道写作注意事项

了解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记住对外新闻是给外国人看,不是给中国人看.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除非专业人员,要不然没人会看英文版的新闻.既然是给外国人看,那就应该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写作,他们的语言文化与我们的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不同于对内报道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记住了是给外国人看,还要记住他们对中国并不了解.笔者的一位外教曾说过一句话:“If you cannot make sure everyone knows it, you cannot use ‘as we all know’ in you writing.”虽然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的,但在这里也同样适用.如果你不能保证别人知道,你就要以别人不知道为前提来写作报道.而且,即便是经常到中国出差的人或是一些外国政要、教授之类的人,他们对中国同样缺乏了解,即便他们自以为了解,也是有主观臆断性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媒体忽视或歪曲对中国的报道,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对外报道事业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不相称.

第三,要采用西方新闻的写作方法,并揣摩他们的心理.要让外国读者看懂、听懂、获悉我们编译和播发的英文新闻,就必须学会用西方读者的思维方式思考,用他们的语言和新闻写作方法,翻译的语言必须专业地道,切忌中国式英语.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以此来吸引读者.

当然,像国家主导等原则性问题和具体的英文编译原则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四、结语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在近代也曾没落过,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加上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内国外的势力的谣传,中国的形象几十年来并未有太好的改变,中国依旧是外国人心目中的东方巨龙.我们以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在国外龙却是暴戾邪恶的象徵.大多数人对中国持观望态度,但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对中国产生敌视情绪.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是周围人告诉他们的,所以,要改善中国的形象,我们必须把报纸做好,让他们乐于看中国的报纸,乐于接受中国的说法,乐于了解一个崭新的古老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