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察:当下新闻生产与新闻教育的变革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11 浏览:17141

【摘 要】走进媒介融合和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迅速发生着改变,不仅获取新闻的工具日新月异,而且新闻的生产机制也有所创新,这一切突出表现在报道新闻的技术和采写新闻的方式上.在可预见的未来,多功能的新媒体终端、众包机制将在新闻世界里有着极其广阔的舞台并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和新闻生产的日趋专业,新闻教育将从“通才”转变到复合型“专才”培养,这从新闻教育界的前沿动态已能感知到.

【关 键 词 】新闻生产;iPhone;微信;众包机制;新闻教育;跨学科

1.新闻工具移向新媒体终端

1.1iPhone生产新闻图片

2013年5月,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品牌之一《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解雇了28名摄影师员工,包括普利策奖获得者John H. White.该报在一份相关声明中提到,这是其所转变的一部分,公司将更注重视频和数字媒体.《太阳时报 》因此开始对所有员工的知识进行培训.

《芝加哥太阳时报》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其总编辑Craig Newman所强调关注iPhone拍摄涉及的视频、基础编辑.记者被强制安排iPhone摄影基础教学培训,该报将会训练他们直接使用iPhone拍出适合出版的照片,并使之成为记者必备的采访拍摄工具.

时下,iPhone等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最为便携的摄影工具,在事件报道中体现出了更强的时效性,“在很多突发新闻事件中,身在现场的普通民众拍摄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往往比媒体摄影记者更及时”,这其中传播最快的图片往往都是来自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摄影师们开始被iPhone终结了么?不论答案如何,iPhone等智能手机在未来的专业性新闻图片生产领域将大有作为是毋庸置疑的.

1.2通讯社使用微信报道

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灾区新闻成了媒体报道的焦点,然而是谁抢占了报道先机?8时33分,新华社播发了第一组地震现场照片,成为第一个播发地震消息的媒体.在交通设施瘫痪、基础通讯受损,雅安即时消息不能迅速向外界传播的状况下,新华社利用微信的三项功能,实现重大报道.

一、新华社在微信里构建了一个聊天群,并把它作为该社雅安地震前线记者们的一个交互平台,使用它来沟通前后方信息,后方的指挥者编辑和前方的所有记者都可以多点多重的共同分享信息.

二、由于震区道路塌陷,汽车行驶受阻,记者坐在摩托车上边用手机微信边录语音文件,以此跟后方快速地报告情况.编辑将之作为发稿素材,通过技术手段将其从微信里抓取出来,作为音频稿件播发.

三、记者还用手机去拍摄震区视频,拍摄视频之后在手机里做压缩,或者是不做压缩,通过微信传送出来.通讯社再把这个视频从微信里发出来.基于微信在此次地震的表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表示,“微信在我们手里已经从所谓的移动社交工具,移动社交网络,变成了一个交互平台,变成了一个指挥平台,变成了一个发稿平台,而不只是一个发稿渠道.”

微信――一个普通人用来发送信息的工具,在新媒体时代它却成为了一个快速捕获重要新闻的指挥所和发布站.微信通过其独特的分组交换的业务模式,以及数据通道传送,可以说,它正在给新闻媒体争做“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记录者一个崭新的机会.

2.新闻资源整合成内容竞争核心力

2.1《赫芬顿邮报》的新闻聚合

《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也是一份真正的互联网报纸.其网站编辑部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将其他人提供的内容重新包装,然后写成单独的故事,其目的是引发并聚合博客日志和评论内容.”该报对内容重新包装的主要做法是,从网上拿到原创内容,把新闻故事的主题同读者喜欢的网络内容的流量分析加以匹配,把新闻按照15%~30%的压缩比予以改写,尽最大可能把改写稿控制在“合理引用”的范围之内,改写加工的结果使用户无需去原创网站就能获取足够的新闻和信息【1】.

Slate杂志的专栏作家杰克沙弗观察道:“《赫芬顿邮报》提炼出竞争对手的故事精华,加上一个经搜索引擎优化的标题,然后张贴出去.如果一个故事的标题渲染过度,为的是吸引眼球,传统媒体通常会皱眉,但《赫芬顿邮报》对此从不在乎.”虽然如此,该报却仅用6年时间就迅速崛起,成为美国阅读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比肩《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

这份互联网大报最成功之处莫过于能驾轻就熟地运转一部“新闻聚合机器”,每日从其他媒体找来约300个故事,为避免版权问题同时引用他人和链接其他网站.此外,还精心策划源源不断的名人故事.所有的内容包括原创则构成一个巨大的辩论空间的内核,吸引着名人和一般读者的评论参与.把“新闻聚合”作为最主要的工作来抓,而不是倾心调查性的深度原创报道,《赫芬顿邮报》的成功折射出:在大数据时代里,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可以有着别于传统的新规则.

2.2众包机制下的内容制造

“众包”在国外媒体领域曾有过实践.甘奈特报业集团2006年就进行新闻“众包”的试验,将其旗下90家报纸的编辑部对所有读者开放,读者可通过网站对正在发生的新闻提供消息或意见.

一个名为Assignment Zero的网站探索过新闻“众包”的可操作性和流程:大众不但提供新闻来源,还参与新闻的写作.网站编辑提供一个有新闻性的主题,读者可以申请参与其中某个部分的新闻调查.之后参与者可以展开调查,甚至可以在编辑的安排下采访关键人物.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在讨论组里公开自己的调查结果,最后由编辑整理成报道.

业界“众包”式新闻内容生产的典型之一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新闻报》,该报曾接到读者,说自已所在的住宅区在安装污水系统时,向居民索要高达45000美元的费用.这次报社不再派一两名记者去调查而是请读者帮忙找出需要这么高花费的原因.众多读者根据《新闻报》发布的文件展开了自己的调查――退休的工程师分析了设计图,会计审核了资产负债表,知情人拿出了垄断的书面证据等.依托读者这些调查的报道随即连续刊发,引发当地居民极大关注,同时促使有关部门减收该笔费用,还有一名官员因此辞职.通过众包,《新闻报》在吸引读者关注和推动事情解决两方面都获得了成功【2】. “众包”概念的提出者、《连线》杂志编辑Jeff Howe将“众包”描述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把这一理念应用到新闻工作领域,Jeff Howe说,参与者自告奋勇去完成的话题,都是他们熟悉和热爱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他们的优势比职业记者大得多.众包机制使得调查报道大获成功,给新闻业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它使很多报纸认识到新闻的生产采用众包制作产品或许会来得更加出色.

3.复合型新闻教育或将崛起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进行“专家型”记者试验的早期实践者,其创立过一个为期一年的文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Arts)项目,专注于教授未来的新闻领军人物在他们的事业中将会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第一届学生曾将被分成四种不同的专业方向:商业和经济新闻;科学和医学新闻;艺术和文化新闻;政治和国际事务新闻.这个新项目的教学主要依靠其他学院的师资力量,他们从别的学院找到最好的教授,专门给新闻学院的学生上课.学生做硕士论文时有两名导师,一名来自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的老师,一名来自于他们所选修专业方向的老师.【3】该学院认为,通过记者和专家一起合作,能够获得最好的教学和指导结果.

国际新闻教育的形势悄然发生着变化,国内培养新闻人才的模式,现今大都仍为四年制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学习式教学.但在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借助本校其他学院的学科优势,进行横向联合,以培养专家型新闻人才的尝试也在逐步开展.新闻教育改革的代表者之一南昌大学,于2011年启动了“卓越传媒人”实验班,该计划的招生只面向本校非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本科生,在知识专门化问题上,学生根据自己原专业,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行研习.学院则更多地邀请媒体人、对口行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授课.该校陈信陵教授认为,培养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是新闻传媒教学的另一种途径.


传播窄众化的今日,报道新闻的专业水准不断上升,记者不仅需要了解人文学科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自然学科知识.这给新闻教育的探索留下了空间.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开发,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在跨院系跨专业的合作上动脑筋,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笔者认为,复合型新闻教育是在真正意义上符合了未来新闻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泳.“报纸已死”还是“报纸万岁”?(下)――以《赫芬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传媒,2012(7).

[2]王晨郁.一次“众包”新闻实践带来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2(7).

[3]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