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电视新闻记者练好眼力做大新闻

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52 浏览:69767

摘 要 区县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要练好眼力,即观察力.记者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善于交流,善于审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新闻,大新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有深度,有感染力.

关 键 词眼力;观察;审视;好新闻;大新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038-02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特别是区县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和其他媒体记者不同,肩上扛有摄像机,而且要连续拍摄.为了拍摄好新闻,记者首先要练好“定力”,使画面稳定.二要使镜头具有现场冲击力,记者还要练好“眼力”.笔者认为“眼力”比“定力”更为重要.因为从记者在接受到一个新闻源后的每一次创作都离不开明亮的双眼.

1.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记者一进入新闻现场,伴随思维活动的眼光开始四处“扫描”.这种“扫描”,必须要依赖深厚的知识功底和生活积淀.它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观察.观察使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仔细察看和了解.观察不仅需要眼睛,还需要各种感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思维活动.在观察活动中,记者要有宏观的把握能力,要有见微知著的能力,要有明察秋毫的能力.

摄大场景还是小场景,我们的眼睛始终是盯着取景框.但有经验的记者不仅一只眼睛盯着取景框,还有一只眼睛盯着正在发生变化的场景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便于在拍摄时能够随着场景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和调度,举个例子,在拍摄学生做天平实验时,因为摄像记者的到场,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又需要时间,这时记者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天平实验上,一句话的控制既节约了拍摄时间,又得到了极好的拍摄镜头.大部分新闻都是有人物参与的,拍摄人物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记者要能够在复杂的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找到体现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所拍摄的人和物必须与主题有关,并且能够充分反映新闻主题.还要拍摄相关的空镜头,以供剪辑时备选.

1)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区县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般都是独自一人完成.既要扛着摄像机拍摄,又要记录相关资料,还要把握场景和控制拍摄时间.更重要的是,有时在拍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主题的新闻过程中,需要与相关新闻人物进行交流和对话.记者因为摄像机也不便于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特别是用于交流的眼睛始终盯住了取景框,没有眼神的交往不可能顺利完成交流和对话.面对这种情况,记者要用活两只眼,要有“两只眼”采访的功夫,一只眼要注意取景框内的画面,一只眼要盯着采访对象.特别是盯着采访对象的这只眼要是一只会说话的眼睛.这只会说话的眼睛:一要能“吸引”:要想方设法吸引住被采访对象的双眼,在采访时,被采访对象的眼睛一般不是盯着镜头而是盯着摄像记者的眼睛.只有吸引住了被采访对象的眼睛,同期采访才会出彩.其实没有哪个记者能够真正实现 一只眼盯着取景框,一只眼盯着采访对象,这是注意力分配的一种表现.其中用于与采访对象交流的眼睛是主要的,次要的是要控制好拍摄画面,拍摄姿势要稳定,这时的记者已经处于一种特定的拍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需要记者平时多下功夫训练稳定的拍摄技能.


2)要会“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方眼神变化和表情变化,以便于采访问题的设计.记者提问最好采取突然提问,这样将就会吸引对方注意和转移注意力.

3)要会“交流”.

电视新闻记者要能够体察采访对象的难处,给予人性关怀,这样就会增加与被采访对象的难处,给予人性关怀,这样就会增加与被采访对象交流的机会.有些采访,尽量不要单刀直入,要循序渐进,如抽丝剥笋,步步深入,直到挖掘到最能够体现新闻价值的话语和表情.我在新闻《巫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泽山区农民》采访中,确定了一个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大意义的采访对象――胜利乡双胜村村民龚魁银.他因为股骨坏死差点成了残疾人,2003年至2004年他家因为他的病情过得十分清苦.2004年在当地合管办的帮助下,他到三峡中心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后,不仅及时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10000元,更重要的是,因为治好了病重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06年仅蚕桑一项就收入了3000元.在对他的采访时,我说我要采访他,他表示愿意配合,但当摄像机对准他时,他有点发慌,我们有打断他,也没有提要求,因为那样我怕更加影响他的情绪.我一只眼望着他,采取了突然发问的方式,吸引了他的眼神.后来,我干脆用两只眼睛盯着他,只用右眼的余光看取景器的画面,交流很成功,他的语言很感人,突出了这次采访的重大主题.后来在重庆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的稿子中,两次采用了他的同期.

2.要有一双会审视的眼睛

从新闻现场得到了第一手声像资料,只是电视新闻创作真正的开始.及时形成文稿,剪辑画面,是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单纯动态的新闻稿件,可以一气呵成.但是在写作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稿件时,电视新闻记者还要通过双眼的审视为不同的新闻场景画面“缩水”.这个“缩水”过程,一是对新闻主题进一步提炼,二是选择声音和画面,充分显现新闻主题.与主题无关的,哪怕声音画面再精彩,也要忍痛割爱.我在新闻《巫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福泽山区农民》拍摄中,共拍摄了四个场景和五个同期声近20min素材.整个新闻拍摄过程中涉及到两个农民的同期声,我明智选择了龚魁银的同期.在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我采访了今年做过胆结石手术的村民贺茂民.他正在为全家三口人缴纳2007年的参合入保金,他说“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只有死路一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了他.”语言不是不感人,并且他还面对镜头急不可耐的展示了他手术的部位.但其典型意义就远没有龚魁银的突出,因为龚魁银手术治疗,是在2004年底,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龚魁银已健步如飞,完全恢复了劳动能力,彻底摆脱了贫困.再者龚魁银的同期采访时在田间劳作过后回到家里做的,说服力十分强,有力支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遏制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主题.在主题思想的作用下,其他的同期声以及主题无关的画面,一个都没采用.往重庆通联部送稿时,20min素材被我压缩到了7min左右,后来经过编辑老师进一步压缩成新闻成品时,剩下了两分钟左右的画面和声音.

新闻稿件播发过后,还要审视稿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我们的新闻是让广大社会各阶层收看的饿,他们在收看欣赏的同时有自己的看法和评判.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宣传导向,有时兴许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发现一些新的报道

“点子”.

总之,电视新闻记者的双眼不仅要像鹰的眼睛一样,具有明察秋毫的能力,还应该比鹰的眼睛更突出,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记者的双眼在与被采访对象的摆谈中要具有亲和力,对事件的调查中要有追寻和灵敏的目光,后期制作新闻稿件时要有一丝不苟的专注和审视.区县电视新闻记者只有这样,做大新闻才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