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在广电媒体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21 浏览:10046

公民新闻诞生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对公民新闻,业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简单来讲,公民新闻主要是指非新闻职业的公民制作并发布的新闻报道,或新闻业之外的人们从事新闻报道的现象.①下面以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为例,探讨目前公民新闻在广电媒体中的发展.

《超级新闻场》中的公民新闻分析

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栏目分为三个板块:“新闻直通车”、“社会透明度”和“天天故事会”,每个板块20分钟.“新闻直通车”多是严肃新闻;“社会透明度”则是与观众互动最多的部分,也就是公民新闻出现的密集区,这一部分多运用图格、漫画、视频等来还原社会各方面,展示各种奇闻轶事;第三部分“天天故事会”则像小型的新闻调查.本文主要就前两个板块进行研究,就2013年1~5个月的节目抽取了10期,分别是每月的8日和21日,下面是样本数据的统计情况:

在这10期中,新闻一共有221条,其中公民新闻有76条,占总数的34.39%;10期共5462秒,占总时长的22.76%,且各期的条数和时长基本稳定.这说明公民新闻在该节目定位中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在30%左右,体现出公民新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新闻直通车”栏目(严肃新闻)中,共有新闻101条,公民新闻5条,在该板块中占4.95%,占总数的2.26%.该数据体现出严肃新闻中的公民新闻所占比例极小.“社会透明度”共有新闻120条,其中公民新闻71条,在该板块中占59.17%.这体现出公民新闻主要在“社会透明度”这一板块出现,且占比较大.

在76条公民新闻中,社会新闻共有22条,占28.95%,娱乐性质的新闻有54条,占71.05%.这可以看出在该栏目中对公民新闻的选取大部分出于娱乐目的,社会新闻所占比例远小于娱乐性质的新闻.

公民新闻带来的冲击和弊端

1.公民新闻带来的冲击.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体制的冲击,首先表现在对新闻从业者的冲击上,公民新闻打破了新闻专业人员进行新闻传播的传统格局和对媒体垄断的局面,极大地扩展“记者”的内涵与外延.第二,公民自采自编对媒体产生冲击,为主流媒体怎样选择新闻开拓了新的思路,也促使传统主流媒体重新思考公众议程设置.第三,公民新闻改变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他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2.公民新闻的弊端.公民新闻也有无法忽视的弊端.首先是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第一个全球性的公民新闻网站是加拿大网站nowpublic,曾被媒体称作有望发展为世界上更有影响力的通讯社.笔者第一次浏览该网站,恰巧就发现一则不合格的新闻.该文是报道大熊猫泉泉死亡,但作者所配视频的主角是大熊猫芊芊.由此可看出公民新闻的真实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公民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新闻敏感性普遍较低,难以把握对新闻的选择和保证新闻的质量.


公民新闻在广电媒体中的发展方向

从对《超级新闻场》中公民新闻的分析可以看出,公民新闻多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新闻,对于严肃新闻和一般的民生新闻贡献很小.现在广电媒体中公民新闻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笔者认为广电媒体合理运用公民新闻的状况是:央视《新闻联播》和各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类节目对公民新闻的运用率达到现在《超级新闻场》严肃新闻中对公民新闻的采用率,即3%左右;《超级新闻场》这种偏民生新闻的栏目中,严肃新闻对公民新闻的采用率扩大到10%左右,而整体的新闻数量中,对公民新闻的采用率维持在现在的30%,至多三分之一,但是性质将发生变化,不再是现在娱乐性质的新闻占70%多,社会新闻30%不到,而是反过来,绝大多数是社会新闻性质的.

笔者认为,不管公民新闻怎样发展,都不会超过严肃新闻在新闻节目中的比例,将来仍是严肃新闻占主体.新闻具有商品性,是面向受众的,所以生产何种新闻最终还是决定于受众.新闻栏目的大部分受众是工薪阶层、中产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龄在20~50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且多怀有投身社会变革的期望,对于新闻的需求还是以严肃新闻居多.

注释:

①郑一卉:《从OhmyNews的衰落看公民新闻的发展方向》[J],《现代传播》,2010年第1期,第1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