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闻采访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98 浏览:13420

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而新闻媒介也要与时怎么发表展同步,体现主旋律,反映时代性.电视媒体最直观、最形象,在新农村建设新闻宣传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从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善于扑捉,善于发现;不拘一格,巧妙构思;深入现场 ,认真调查等五个方面对农村新闻采访工作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农村新闻;新闻稿件;新闻报道;新闻采访;媒体;采访;报道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党的舆论喉舌,如何发挥好自身潜能,成功采写农村新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学习,善于学习

学习对于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人来说都没有过时.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进而运用新知识去有效地解决新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对8亿中国农民进行的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怎样才能及时准确地把它报道好?我们既没有自己成套的历史经验可吸取,也没有外国的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唯一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向实际学习,向每天都在实践着地群众学习.了解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实际,了解农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党和政府关于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的方针政策怎样在农民群众中贯彻执行,了解农民群众有什么新的创造,新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报道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已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化,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所注视的新闻兴奋点也转向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如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市场中的经济信息,以及最新发生的农村经济现象,所以农村节目记者必须成为政府和农民的桥梁纽带,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通过对政策的宣传,协助政府贯彻和落实农业与农村政策,同时也要把农民的意愿通过报道反馈给政府,为政府施政提供第一手材料.

三、善于扑捉,善于发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竞争意识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自觉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所以作为农村节目记者,应该始终保持强烈的敏感性,能够在纷繁常见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新事物,善于抓问题,把当时当地最有意义、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具时代先进性、代表性的东西提出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出去,以达到指导农民更好地参与经济竞争的目的.

四、不拘一格,巧妙构思

现在新闻稿件的构思有多种方式,不拘一格.特别是农村新闻最好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主题,语言风格以朴实为主.前些年,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反映先进的典型的全人全貌式的新闻稿件.因此一个时期人物专稿往往求大、求全以致出现人物拔高、思想化、典型化等倾向.当然,我们绝对不否认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而是希望记者摆脱陈旧的写作模式,打开视野和思路,精心构思,在诸多可行性选择中,选择较为优化较为新颖的角度,加强稿件和节目的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这样,新闻才能做到有典型性.

五、深入现场 ,认真调查

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闻报道确实是一件难为之事.因为写得不好,便枯燥单调晦涩艰深等难以象春燕呢喃,进入寻常百姓家.怎样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县台记者把自己的脚向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海洋中多跨几步,全身心地扑入其中,就会感到灵爽鲜活之气迎面扑来,平凡之中那些挖不尽的闪耀之处,可以牵动人心,可以进入千家万户与大街小巷,可以振业兴国.而多跨几步,全身心扑入,正是我们所说的调查研究.这里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调查研究.2007年12月份,我们在双岗镇采访时,一位朋友告诉笔者:今天是双岗镇的农业定单大集.笔者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深入采访后得知: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后为农民办的又一件实实在在事.回台后,我们播出了新闻《农业定单上大集》,这篇报道及时向人们报道了农业最新发展动态,又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该新闻在省级广播电视新闻稿件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吉林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1.深入现场,强化现场观察力.现场就是新闻的发生地.随着新闻界对新闻采访规律认识深化,人们更加重视“现场”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的地位.农村新闻同样要求更深入、更丰富的信息层次.主要的信息源也是现场这个特定的时空.优秀的记者要有强烈的现场意识.千方百计深入现场采访、竭尽全力调动现场蕴含的多种潜能,所以无论如何,记者也要力争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

2.人们观察的客观对象是大千世界.记者的观察对象是与采访的事物有关系的人物、事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记者是观察主体.记者深入到现场,接触到新的事物后,要和记者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储备相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决定记者的立场、世界观、思维方式等,决定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感受.记者思想越成熟,社会实践越丰富,采访中越敏锐,收效也更大.

处于历史大变革中的新闻记者,面对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自身肩负的任务,如何按照农村社会和受众的需要,审时度事,调整自己,以变应变,这不仅是宣传报道的改进,也涉及队伍素质的提高等大课题.

(作者简介:李桂华(1973-),女,汉族,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广播电视台,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与稿件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