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怎样立新闻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76 浏览:140288

【摘 要】《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 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关 键 词 】《长镜头》 图片新闻 图片专题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阅读已从传统的精读方式向速读方式转变,阅读先读图已成为“时尚”.多年来,《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以“记录新闻事件、反映社会生活、讲述动人故事”为宗旨,以“大气、精致、清新”为风格,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达到了用视觉方式向读者传播核心价值、营造主流舆论、传递正能量、凝聚强大力量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刊的覆盖率、接触度、满意度,成为全国党刊中的品牌栏目.

《长镜头》栏目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 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一、思想深度优先

思想深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新闻照片的思想穿透力和影响力,决定着作品的品格和境界,决定着作品的受众面、生命力和感染力.汶川大地震中,新华社采用的一张照片让人难忘.特写形式下突出显示一遇难小学生握着笔的手,将灾难细节震撼性地呈现出来.照片只有贯注了思想、蕴涵了精神,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优秀的照片总能以美学的力量艺术地揭示深刻的真理,给人有益的启迪和鼓舞.摄影记者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深度,把握思想深度优先的理念.

坚持思想深度优先,就要注重着眼于用思想来策划.对党报党刊而言,把握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就是要在新闻照片中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刊的《今日浙江》的“长镜头”栏目照片,不仅有新闻、有观点、有情感、有感染力,更注重有思想.在《抗震救灾中的浙江力量》专辑中,同样是反映汶川大地震,我们的镜头就是聚焦浙江儿女,表现浙江人民和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就是要挖掘新闻图片中的浙江元素,这就是专题的思想深度.为此,编辑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抗震救灾第一线反映新闻事件本质内涵的最佳瞬间,抓住了现场稍纵即逝的、气氛浓烈、表情生动,给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做到图片与文字的默契和谐,体现出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传达了特定的内容,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的精神.作品获得全国党刊优秀美术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

坚持思想深度优先,就要注重反映用思想来拍摄.多年来,我们秉承“把镜头再推近一些”的理念,把反映主题当做保证新闻照片思想深度的首要条件,努力拍摄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新闻摄影佳作.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拍摄技巧之外,还必须要在外部新闻现场对人的内心产生的摄动与自身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和驾驭之间找到巧妙的结合点,用心体会无声的镜头语言中那流淌着的深刻思想,这样的形象才越看越想看,这样的感染力才能让读者发自内心、长久共鸣并产生震撼.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专题摄影,浙江作为党的诞生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写作作专题的重要性,我们拟定了几十个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主题,拍摄顾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在拍摄和编辑中我们突出思想深度,搜尽重大活动,还特别留意抓取人们情感交流的瞬间.专题出版以后,深受专家、读者的好评,专题摄影因为有了思想深度、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既反映了时代特点,又完成了编读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二、形象价值优先

新闻摄影是用形象手段来传播新闻的.如果说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信息量大小的标准,形象价值则是衡量新闻照片所含信息量能否用形象来表现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新闻摄影生动、感人、共鸣的形象价值,增加新闻摄影形象的可视性和典型瞬间意识,达到用形象说话、用形象传播信息、用形象引发读者情感,达到了传递正能量的效果.

生动是形象价值优先的基础.一图胜千言.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才算好图片,我们常用 “神态感人、表情动人”来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优劣,图片生动才能感染读者.在拍摄时,我们务必抓住主体的神态表情.我曾经拍摄过送温暖活动,抓拍过受资助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画面,记得当时自己也为情所动而热泪欲滴.这些不起眼的瞬间,因为注重新闻照片的“神、情”表现,注重镜头推近后的细节,注重抓住主体丰富的瞬间神情表现,刊登后,那么感人、那么传神、那么倍受读者欢迎和赞赏.

感人是形象价值优先的关键.形象感人,是新闻摄影获得肯定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拍摄和编辑时,都十分重视被拍摄对象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在设计版面时,会毫不犹豫地将最具形象价值的照片,放在主打位置,不惜版面,以实现形象价值优先的目标,以激起读者的视觉震撼.如获全国党刊2008年度优秀摄影作品评选二等奖的《雪压千枝沉,情暖万人心》专题,反映浙江军民抗击历史上罕见大雪灾,专题中主打照片,没有选用大雪给城市交通、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远景照片,不用电力工人抢修风雪破坏设备、解放军帮助抵御大雪灾的中景照片,而是选用踏上归途外来务工人员的近景照片,他们倍受大雪灾煎熬,在候车室苦苦等待,现在开通后的列车可以圆了他们回家的梦,这种欣喜、这种情感让我感染.我聚焦了在妈妈怀抱里孩子含泪道别的小手,将大灾中回乡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一种“一步一远足难移”的感觉,让所有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们,备感震憾.

共鸣是形象价值优先的途径.照片情感冲击力离不开主体形象,主体形象不能凭空捏造臆想,但可以经过外因的掺入,让内因发生变化,较好表现题材真实情感.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好题材,因为主体形象在镜头前真情不能自然流露,一种是真情难以再现,一种是表演得以展现,结果都是不成功的.因此,获得一个好题材后,要积极去发现拍摄主体的可塑性,要学会交朋友,使拍摄主体在你和你的镜头面前没有紧张感,真情表现,抓取得当,情感就会跃上画面.我拍摄《温暖浙江我的家》专题,通过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工作生活的细节拍摄,反映新浙江人融入第二故乡,建设浙江的感人事迹.因为我与这一群体有着年龄、职业、性别的距离,一开始沟通非常不畅,拍摄非常困难.要想去她们的寝室拍摄,更是难上加难.拍的照片很不理想,没有出彩的.后来我发觉她们来自江苏,我会那里的方言,语言的交流一下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彼此的生疏少了,话题多了,把我当老乡了,这时镜头下的她们没有太多的羞涩,有了更多的配合和默契. 三、视觉趣味优先

新闻摄影的视觉趣味能使照片更多地阐释创意、表现主题,使读者在接触照片的瞬间就心领神会、记忆深刻,更具冲击力.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该把人作为新闻的主体,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拍出第二个人再也拍不到的画面,那才是好照片.”一张神情感人的新闻照片,一张现场气氛热烈的新闻照片,一张肢体语言丰富的新闻照片,会被优选.毋需多言,新闻照片除了保证真实性原则外,首选画面美、有趣味的.我们必须下功夫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人的情趣和智慧.新闻照片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表现、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图来营造新视觉,制造新趣味.

趣味的新闻照片在基层.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谆谆告诫我们:“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作者在基层、在现场、在群众中深入采访之后的成果.我们应该满腔热情的投入“走转改”,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黎民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帮他们之需,为他们鼓与呼.近几年荣获全国党刊摄影大奖的佳作,从《小剧团“复活记”》,到《古镇新韵》,从《那山,那水,那些人——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到《公推直选第一镇》,无不是记者沉在基层一线抓到的“活鱼”.

新闻照片的趣味性在于发现.新闻现场大都存在着形神兼备的亮点,而缺少的就是发现.

一是要身临现场,脚踏实地去发现.要脚勤眼勤手勤、用心用力用情、不辞辛劳地去发掘一刹那间的“新闻亮点”,做到全身心投入观察和拍摄之中,善于在细微和深沉之处出“精”、出“神”.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杂志要反映这个主题,我找到了一个三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典型.我设计了跟踪主体形象一天的拍摄,从早晨6点边吃早点边上班开始一直追拍到晚上22点回宿舍书写《民情日记》,但画面平平.第二天11点左右机会来了,村养老院有件事情需要他去解决,他三步并两步火速进了养老院,老人们看到他,像见到亲人一样,他热情和老人们打着招呼,不经意中接过老人递过来的,他很自然的给老人点上了烟.这一自然的动作,细微的表情成了我抓拍的对象,我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他蹲着身子给老人点燃,火苗映照着老人幸福的脸宠,一幅农村工作指导员和农民融为一体的画面定格在我的镜头里.这组照片后来达到好评,获得奖项.


二要倾心感悟,用真情去发现.要使画面动起来、充满情感,自己首先要有,拍摄中要全身心参与进去.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拍出来的照片才能感动读者.《党的恩情比海深——温台台风灾区重建家园掠影》专题中,我拍摄了刚刚搬进新房小女孩欣喜的表情,采用头部大特写、自然光,照片刊发后,得到同仁和读者的好评.这幅照片为何会达到这般效果:一、画面视觉冲击力强,两只噙满眼泪的大眼睛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紧闭的小嘴唇和脸颊上的泪水,让人读后产生共鸣;二、这幅照片同时具备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高浓度的情感表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