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视新闻短评新鲜生动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09 浏览:68816

[摘 要 ]:当前,面对信息的多元化,电视媒体要想实现从浅层次的信息播报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变,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让电视新闻短评新鲜生动,就需要电视媒体认真加以研究探讨.

关 键 词 :电视新闻 短评 生动

短评是代表媒体编辑部发表的内容单一、分析扼要的简短评论.在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下,电视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受众的重视,如何表达媒体的观点,通过短评是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在当前信息爆炸的舆论环境下,出现了一个突发事件几分钟以后,海量的信息就会涌入到受众的眼前,对面这一情况,电视媒体不应只停留在报道事实上,还应该通过本台短评、编后语等多种形式剖析事实,用评论的逻辑思维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展开分析评述.这也是电视媒体贴近观众,提供全方位新闻怎么写作的需要.

既称短评,篇幅当然就比较简短.由于短评通常是依托新闻报道发表的,因此写作时不需要另找立论的由头和论据.同时,短评由于受时间、篇幅的限制,写作中要力戒空话、套话,讲究开门见山,言近旨远.电视新闻短评一般几十字到一、二百字.当然,短评篇幅的短小并不等于其内容的肤浅,它是高度概括浓缩的结晶.同样,短评也不像报纸社论那样对某个问题进行多侧面的剖析和论述,而是聚焦于最具有典型意义、最闪光的某一点上立题作文,攻其一点,干净利落.例如,沧州电视台《沧州新闻》栏目曾经报道过《小区电动自行车频繁被盗》的新闻,新闻中采访了丢失车辆的群众,说是物业管理不到位;也采访了物业公司,说是群众不按照规定放置自行车造成被盗丢失.在报道这条新闻后,播发了短评《自行车如何才不丢》,短评并没有纠结于到底是谁的原因造成了自行车被盗,而是从长远考虑,多方联手防治,今后自行车才会不丢失.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新鲜生动?新闻报道常常能为短评提供新鲜生动的由头,而作者抓住这个由头命意成文,这就使短评格外新鲜生动.具体到短评的写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短评要源于原报道,又要高于原报道

短评的主要观点是受新闻报道的启发出来的,但不能原地踏步,简单地重复报道中已有的观点和内容,而是要胸怀全局,努力跳出报道的小圈子生发出新意,传达给观众新的意见和信息.一篇有价值的短评或者言简意深地指出新闻事件的典型意义,或者深化新闻报道的思想内容,把它提炼升华到新高度,达到以点带面、指导全局的目的.

沧州电视台《沧州新闻》栏目曾报道过《大学生村支书》的新闻,介绍了青县清州镇小堤村党支部书记申婷婷的先进事迹.2009年6月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法学专业的申婷婷,同年10月担任青县清州镇小堤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到村后,她发挥专长,随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村里凡是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如签订征地补偿合同、撰写法律文书,村民们都会找她代劳.2010年,小堤村村委会牵涉到一宗民事租赁合同纠纷,她主动请缨,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据理力争,沉着答辩,最后法院判决小堤村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维护了本村的合法权益.和新闻一起播发的还有本台短评《乡村业绩政绩观》,作者没有停留在单纯地赞扬申婷婷的层面上,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广大的农村青年干部,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做进一步观察、考量.作者看到,一些青年干部尽管任期内也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一些百姓会有怨言,因为许多建设资金是向百姓摊派来的,而这种“建立在加强农民负担的业绩”,实在不值得称道!由此,作者提出,青年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到地方的优势和自身的结合,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个观点立意深远,引导观众由赞扬一个具体感人的人转入理论上的思考,赋予了短评很大的张力,使受众深有所悟.

二、短评要以事引理,理从事出

这里的“事”指的是原报道的新闻事实,在很多情况下它作为短评的由头出现,引发出议论.但这种议论又必须紧扣新闻事件,必须和原报道有某种逻辑关系,而不能漫无边际地说起来.

比如电视台播发过新闻《家属一封信 变成活教材》并配发短评《思想庸俗化是危险的起点》.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内一家著名的国企中,一位“模范中层”的妻子给公司党委写来一封信,反映自己的丈夫在八小时以外沉溺于声色犬马,“白天带领一班人拼命干,晚上带领一班人拼命地玩”.公司党委由此入手开展讲廉洁、干实事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公司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短评针对性的提出,干部的这种行为源于思想庸俗.短评认为,思想庸俗,值得警惕.如果没有报道中提到的事实做缘起,这些说理可能会显得唐突生硬,甚至有人会说是危言耸听.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段议论就显得妥贴自然,事理交融.

以事引理,理从事出,并不是说完全拘泥于原报道的事实进行说理论证,其他论据一律不准用.只要对表达论点有利,必要时也可以征引原报道以外的材料去深化短评的论述.

三、短评要亮明背景,凸显价值

如果孤立地去看一条新闻,有时其思想意义可能并不太突出,但如果把新闻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交代出来,其意义就会凸显和强化.所以,短评写作还要注意交代背景,把新闻事实放到全局的高度去衡量.

电视台曾报道过河南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农民高高兴兴卖夏粮的新闻.如果不考虑当时粮食市场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当时的背景,这条新闻充其量只是一条经验报道,看不出有多大的典型意义.但同时播发的短评《粮食不怕多 种粮不吃亏》却把这一事件和当时市场粮价下跌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说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短评说,“粮食是特殊商品,是战略物资,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多亿人口的大国,粮食无论丰收或歉收,供求必须基本平衡,粮价不能出现大的波动,尤其不能造成谷贱伤农,让农民吃亏,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一点,在丰收之后仍要继续强调.”短评高屋建瓴,言简意赅,从大局的高度对按保护价收购粮食的意义作了阐述.很明显,背景情况的交代,背景材料的使用,在这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短评要想新鲜生动,要求编辑记者除了拥有必要的写作基础以外,更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看见别人看不见的问题,并指出症结所在,这就是短评的生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