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视角下的新闻衍生流行语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34 浏览:155108

【摘 要 】本文所指的新闻衍生流行语并非泛指当今社会上伴随时怎么发表展和网络等新媒体兴起而产生的一系列所谓热词,而特指基于某个或某些社会事件的激发,通过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而在社会受众中迅速传播、流行并广为使用的语言.本文采用费尔格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和系统功能语法,试从文本取向、权力取向、综合取向三个维度对新闻衍生流行语进行话语分析,探讨新闻衍生流行语以及其连结着的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展现流行语生产流通的符号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 【关 键 词 】新闻衍生流行语 隐喻 意识形态“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①.流行性是其基本特征,流行语在某个时期内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播,频繁使用,有的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爆发性地扩散到整个社会.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最能敏锐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②,而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及当前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 新闻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费尔克拉夫在《媒介话语》一书中,把媒介话语分析的方法归纳为:语言和社会语言分析,对话分析,符号分析,批判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社会一认知”模式,文化一类型分析等等.③美国学者詹姆斯鲍尔吉所著《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一书所写的导读中,将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归纳为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五大类④. 本文探讨的对象“新闻衍生流行语”介于新闻文本和流行语的交叉位置,兼具流行特质又有新闻性,下面我们在话语分析的视角下从文本取向、权力取向、综合取向三个维度对新闻衍生流行语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梳理和探讨. 一、文本取向分析 (一)语境 罗宾斯(R.H.Robins)概括语境为:“有关话语作用意义的信息能够得以说明的基本框架.”⑤有些语言学家把语境解释为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使听话人得以理解谈话人通过某一话语所表达的意义. (二)显义手法 根据潜显理论, 语言世界分为潜态和显态.语言系统是由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修辞等子系统构成的,因此语言存在形态上的潜、显特性也会在其各个子系统中得到体现.⑥ (三)符号内涵结构分析 布尔迪厄认为,符号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的作用:认知、交流和统治.他指出符号系统其实就是一种“起着结构化功能的结构”,它能赋予现实世界以理解,这就是符号系统的认知功能⑦. 二、权力取向分析 话语分析中的权力取向被认为是有关意识形态、思想形态深层“第二话语系统”的分析,意在通过对某种理论话语的解剖,揭示第二种隐蔽的但颇具支配性的观念系统.虽然方法与风格各异,但与结构的符号学分析却是一致的⑧,具体地说就是权力的话语理论. 符号本身是没有权力的,布尔迪厄说符号资本是一种转化了的,因而是伪装的物质的“经济”资本形式,它只有在掩盖这一事实的情况下才能生产出效果,但这种物质资本归根结底是它的有效性的来源.⑨现以话语型新闻流行语“我爸是李刚”为例分析其中充斥的意识形态因子. (一)典型的案例 新闻衍生流行语“我爸是李刚”背后连结着一个极富代表性的新闻案例,车祸肇事者和受害者的身份的二元对立,是法制社会下官民乃至官民二代演绎的一出意识形态较量. (二)浓缩的框架 “我爸是李刚”及其相关报道的新闻文本运用意识形态框架分析可体现为“拥有权力的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本案新闻报道之所以能衍生出这句流行语,无不反映出该框架下折射的权力骄横在当今社会是片面而缺乏稳定的道理,是众所周知并备受诟病的社会常识. (三)机智的隐喻 语言的权力在于隐喻的权力,“这是一种不需要事物而支配语词的权力,这也是通过支配语词而支配人的权力”.隐喻不仅能映射我们的物质和精神体验,还“可以为我们创建现实,特别是社会现实.” 三、综合取向分析 这里所说的综合取向分析,着重点在于并非单纯就新闻传播话语中静态的文本进行分析,而是通过还原新闻场域中话语的动态流程,把话语分析的对象由原来封闭的文本延展到了动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并试图通过话语三维模式对新闻衍生流行语的生成发展作动态的、开放的、可持续的研究探索,由于上文已经对新闻衍生流行语的文本向度进行了分析阐述,下面就从另外两个角度即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层面进行分析. (一)话语实践 1、话语的生产过程:解码与编码 霍尔曾提出三种解码检测设: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他认为,意义不是传送者传递的,而是接受者生产的.其中支配霸权立场是检测设受众会按照传播者的意图来解读讯息,传播者的传播目的能得以顺利实现;协商立场是指受众在解读过程中,既对传播者赋予的意义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又会自主引申出原编码之外的意义⑩;对抗立场是受众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对讯息进行重新诠释,使解读出来的意义与编码者想要传递的意义完全相背. 2、新闻衍生流行语的扩散 (1)直接使用:界内扩散 直接使用就是将类指的项目用于特指:只需发现某对象具有该类的特征,就可以直接将语言项目指向它,语义就发生了从类(类指)到个例(特指). (2)语义泛化:跨界扩散 专指自不必言,即使类指能够适应所指对象的无穷增多,也由于这些对象都无法跨出类的界限,扩散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突破类的界限,语义就必须泛化. 3、新闻衍生流行语发展趋势:话语流行词向词语流行词的转化 这种流行语的由话语向词语转变的趋势在新闻衍生流行语的符号实践中尤为明显,如“打酱油”“做俯卧撑”都是来自“不关我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和“我当时在做第三个俯卧撑”,而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流行的需要从“入境”走向“离境”,从语录型转变为词语型. (二)社会实践 1、全民“围观”的一场狂欢 社会是鲜活的,新事物不断涌现,新的复杂心理感受油然而生.因此作为对应物的语言也是鲜活的,将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的、动态发展的,那么流行语就是语言变迁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2、社会舆论的推动 (1)放大舆论 背后连接和承载着新闻素材和报道的话语一旦广为流传成为新闻衍生流行语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事件的影响,甚至影响事态的发展方向,推进了大众的舆论监督,直逼事实真相,更好地推动了大众知情权的行使. (2)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不完全是舆论导向,但它却是舆论导向的关键一步.这也正如大多数议程设置研究所表明的:“媒介并非镜子,即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实貌;不如说它是探照灯,它照到的地方,可能是被与此有关的特殊利益集团引导的,是被制造出来引起注意的检测事件;或者是被新闻工作者的传统、习惯和规则所左右的,是被过分强调而也许并不重要的事件.”参考文献 ①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76 ②霍建新、李芾,《体育流行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14 ③Fairclough:Media discourse,LonflomAmold,1995:52 ④詹姆斯鲍尔吉:《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13 ⑤R.H.罗宾斯(R.H.Robins):《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2 ⑥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19 ⑦Bourdieu,Pierre:Symbolic power.In Identity and Structure,ed.D.Gleeson,1977:68 ⑧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77 ⑨Bourdieu,Pierre:Outline of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183 ⑩陆杨、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37-P8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