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96 浏览:143531

摘 要 :军事新闻发言人是我军向外界展示国力和军力的重要窗口,随着国家利益的扩展和国际间交流的深入.我军成为维护国家稳定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要想展进一步展示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对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了解尤为重要,它对深化我军新闻发言人制度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我军;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1-0033-02

军事发言人在国外已出现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却是一个公众普遍比较陌生的新鲜事物,无论是对它的认识还是对它的应用,目前均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全面的回顾军事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以推进我国军事发言人制度不断取得新发展

一、新闻发言人的定义

所谓军事发言人,是指“受命并任职于军队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负责向媒体、公共介绍军队的各项政策和近期的新闻事件,通过某一事件的真实情况,说明其中的问题和我军所持有的立场、观点、主张和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是国家外宣工作的窗口.

二、军事发言人制度的起源

学者普遍认为,新闻发言人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卢西塔尼亚”事件催生了它的正式诞生.由此可见,新闻发言人制度早在萌芽阶段就与军事和战争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即使是按照另一种说法:军事发言人制度始于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新闻官的辽阳发布,就依然不难看出战争是第一动力的结论.

尽管如此,和地方发言人制度相比较,军事发言人制度的正式诞生时间还是要晚的多.一战期间,美国、德国、英国虽然设立了“公共新闻委员会”、“战时新闻局”和“新闻局”,负责发布关于战争的实况.甚至还制定了新闻发布的相关规定,但是既不是专属军队的机构,在本质上也有别与新闻发言人,更多时候发挥着新闻管制的作用,更类似于今天的国家新闻办公室.二战期间,美国政府设立了“战时新闻处”来发挥“公共新闻委员会”的功能.它通过下属的“新闻局”负责发布国家重要的以及跨部门的战争消息.不过从性质上看.它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与军方的政府性机构,只是在处理军事消息方面同陆军部和海军部合作,陆军部和海军部在扣发某一军事消息时需要跟战时新闻处处长商量.但军方保留着扣发信息的最后权力.战时设立的“美国新闻署”虽然规模和影响更大,但是也继续保持着这个特点.同时是在这一时期.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带动的影响,新闻发布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各国军方也纷纷设立了军事新闻发言人.像美军就在各司令部参谋机构中设立了公共关系军官,二战期间的中国战区美司令魏德迈、美国第十航空队司令陈纳德都曾在我国举行国记者招待会.

事实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新闻发言人才在美国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即使到本世纪这个时期,虽然经常有“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称谓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是军事新闻发言人依然没有作为一项刚性的政策法规得到军队系统的严格执行.只是到了1966年和1976年,随着美国新闻界争取“知情权”的斗争愈演愈烈,为了适应这种越来越强烈的社会要求,美国政府不得不先后颁布了《信息自由法》和《阳光下的政府法》,使得职业化的政府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政治必须.处于履行法案的义务,1970年美国国防部开始指定专人应对新闻界对军事信息的需求,军事新闻发言人由此才正式成为一种长期而固定的制度延续下来.


三、我军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

我国早在1925年5月北京政府第一届内阁总理唐绍仪就职就举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这样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开始时间算起来也与美国相隔不远.但是由于时局的动荡,新闻发言人制度并没有得到坚持,作为一种制度,直到25年后才随同抗战_起出现,1937年11月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传部设立宣传处,其外事科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举办新闻发布会.同年12月国际宣传处开始发布新闻.如1938年4月到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曾两次在武汉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讲述近期军事与政治状况.1939年话国际宣传处在重庆巴中学校内新建办公楼,每月在此举行一次记者联欢会,每周五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使其成为了战时陪都的新闻发布中心.1942年初下令停止开放政府新闻会议,由于在外国记者的强烈要求下,直到1943年8月新闻发布会由国民党、外交部和军令部各派一人主持,于每二举行,从此以后才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台湾一直保持到现在.如今,台军的军事新闻发布制度主要由“国防部军事发言室”负责,其业务具体分为新闻发布、记者接待以及行政计划三个任务编组,主要负责军事新闻的策划、督导、发布、协调和中外新闻界的参观、访问、接待等工作.

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新闻发布同样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八路军驻全国各地办事处和国内各界和外国记者广泛接触,向他们随时通报最新的延安新闻广播稿.如1942年2月8日,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就曾召开英美记者招待会,此外还建立了发言人制度.作为军事协调部执行方面代表的叶剑英将军,曾在北平专门举行过记者招待会.从1946年开始解放区发行的《人民日报》开始频频出现“军事发言人”字眼.可查的最早一次是1946年9月8日,延安军事发言人表示国民党“社”称郝鹏举“反正”是不值一驳的谣言.此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上分别出现了“冀鲁豫前线军事发言人”、“延安总部军事发言人”、“西北人民解放部新闻发言人”等称谓.1949年4月30日,更有“中国人民解放部发言人”发表声明,英军舰船在长江炮击我军的暴行.

到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新闻发布由外交部代为发布.如1965年9月29日,时任外交部长陈毅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驳斥美苏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和威胁,有300多位中外记者参加.1983年,根据国家有关领导人的指示,我国国家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兴起.当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其中并不包括国防部.1997年香港回归后,我军开始在驻港部队序列中编列对外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办公室还设立了在香港媒体公布,被媒体誉为香港诸君的一张“名片”,为正确引导特区舆论发挥了显著效果.澳门回归后,在驻澳部队同样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是由于这两个新闻发言人机构主要针对港澳地区,怎么写作对象比较特殊,再加上所发布的新闻次数相对有限,因而在国内外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也难成为整个军队的发言代表.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威胁论”从日本开始兴起,关于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言论在国际社会层出不穷,每次遇到这种问题,由于缺乏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总是由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甚至是负责人出面澄清,因而在说服力上难免打了折扣.正因为如此,早就有领导和学者建议,我军尽快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设立军事新闻发言人,甚至建议在统帅部和战区、战役集团指挥部都设立发言人.在2007年3月召开的人会议上军事科学院姚云竹代表更是公开呼吁完善军事新闻工作领导机制,尽快建立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效满足军队建设发展和军事安全的新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军在较早时候就开始研究论证建立军事新闻发言人的可行性,并结合部队建设形势推动这一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早在2003年下半年,来自总政治部的新闻官就参加了组织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2007-年12月25日,新华社在报道“携手2007”中印联合反恐训练情况时.首次引用了“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官员”的表述.2008年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时指出要求就相关问题直接向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询问.但是,真正意义上催生中国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从5月13日开始,新华社每天都播发来自“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救灾信息.内容涉及要求、动用兵力设备、外军援助等众多方面,发布频率在5月14日达4次之多.5月18日下午,在举行的第六次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兼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正式走上前台.此后,灾区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也曾多次举行新闻发布会.

抗震救灾取得初步胜利后,我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新闻发布重点开始发生转移,不仅新闻内容涉及中外联合军事训练、部队重大军事行动、美国对台军售、南非军舰访华等更多领域,就连新闻发布形式也出现了可喜变化.2008年10月9日我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国防黻言人有关言论答记者问中,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黄雪平”这个新名字开始登台亮相.中外媒体普遍认为,这说明中国军队的开放与国家的开放是同步的.中国军队的建设正在变的越来越透明,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自信.

我军的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尽管随着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汶川地震中亮相,这一制度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受到各方条件的限制,其起步探索的特点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存在的不足还相当明显,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新闻发布形式方面,运用网站发布权威军事新闻就是一个空白;再比如,远程视频新闻发布也未见采用、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军队官员职级还不够高等等,这更要求我们知难而进,深入研究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尽早建立和完善能够与国际社会接轨同时有深具中国特色的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光荣使命贡献力量.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