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

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5 浏览:8935

【摘 要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及民众,及时传达准确有效的信息,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平答记者问为例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 键 词 】新闻发言人 媒介素养 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时代的发展要求新闻发言人不断提高与大众传媒的沟通能力和策略,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当前,虽然新闻发言人的媒体意识显著增强,对媒体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与媒体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也敢于在媒体面前发布消息,阐明政府的立场.①但对媒体的认识和利用,还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 2011年7月24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铁道部随即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这场充满紧张感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平,在面对各路记者的质疑、追问,不但没能安抚社会情绪,反而因其含糊其辞,将事故推上了舆论浪潮,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也再次引发学者关注. 一、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其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它是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传媒、并通过传媒向公众介绍政府的政策,通报某个事件的真实情况,说明就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回答传媒的问题,以保障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②其工作核心是及时公开发布各类新闻信息,其职责是传递信息、沟通媒体,即把政府、单位、社会组织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新闻媒体,通过媒体让公众分享政府的观点,寻求公众支持. 二、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它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其中,能力模式是信息的认知过程,即公众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知识模式侧重于信息的传输方式,认为媒介素养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理解模式是对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即媒介信息受到来自社会各种力量的作用. 一名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能够实事求是,维护国家利益并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善于运用广博的知识和恰当的语言,事件,还原真相,全方位、多视角地与媒体打交道. 现结合平答记者问,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具体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1、新闻发言人应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形象的侧面反映,应该做到熟悉国家方针政策和本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其发表的观点要弘扬国家精神,坚定政治立场,维护祖国荣誉、民族尊严以及人民的权益,要尊重社会公众和公众的知情权.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中说:“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面对其他人的工作.但是新闻发言人不是自然人,他应该是一个制度人.在他的背后,是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新闻发言人的实质,即他是一种制度的体现,是国家或某个组织立场的代表者,从而对新闻发言人的新闻素养、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重大事故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的是事故真相.“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发生后,在铁道部7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平说:“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有信心.”但是针对事故时间、死亡数字、事故原因等基本事实,在没有调查清楚和准备不充分时,含糊其辞,回答记者提问抽象、模糊,没能很好地引导舆论,反而让群众产生各种猜测、误解. 2、新闻发言人应具有良好的综合媒介素养 召开新闻发布会,是对新闻发言人个人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媒介素养的考验.面对各路媒体、记者与公众,新闻发言人要具备较好的涵养.尊重事实,公开发布事实真相,应做到处乱不慌,处变不惊,坦然面对,大度应答,展现出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养. 同时,新闻发言人在回答问题时,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高超的说话技巧、行为规范等,需要妥当的语言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新闻发言人只有与媒体和公众有效沟通,才能读懂对方的语言、手势或眼神等反馈信息,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 从平的新闻发布会看,不可否认,他是比较优秀的、称职的新闻发言人.但是对他而言,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确实一场失败的经历.对于事故本身,他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公众获悉的信息不明朗,而且在发布会上,他的语态、神态和体态更是惹恼了公众.当天发布会上,平的语态过于强势,语调过于高亢、激昂.神态也有些不合情,比如眼睛总是向上,时时有松弛和自然的样子,最不该的是有网友电视截屏中他那职业性的微笑,在如此惨烈的事故发布会场合,是不应该有的.又如,关于事故原因,发布会现场平仅说了一句“还在调查中,该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对一个新闻发言人来说,这显然不够妥帖. 3、新闻发言人应具备与媒体、公众产生共鸣的情感 心理学中对情感的体验分为高强度情感体验和次强度情感体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各路记者的追问便是一种高情感体验形式.新闻发言人需要把自己的感情与发布的内容有效融合起来,引起媒体与公众的感情共鸣.新闻发言人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发布机构的情感和意志.③ 专栏作家宋石男在微博上这样写到:“谅解建立在在真相之上,没有真相,就没有谅解.组织或机构要摆脱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组织或机构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检测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检测话,做坏事.该组织或机构就必须深入调查事故真相,坦然道出事故.任何的遮掩或回避只能激怒民众,加深裂痕.” 特大事故次日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时间、伤亡人数和事故原因交代清楚,给公众答疑解惑,比如让公众明白为什么要掩埋车体?为什么探测过无生命体征,还会在切割过程中又找到一个小女孩?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真相,铁道部应该面对.但是,作为新闻发言人,平的回答不仅不准确,还掺杂着一些个人情绪,这样就让原本质疑不断的受众在现场又产生一系列新的疑问,没有达到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的目的.诸如“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类的话,在发布会上说出来,实为不妥.说在车体移走的命令下达后又搜救出小女孩伊伊“这是个奇迹”,其实事情的内幕是温州一位特警支队长虽然得到通知把出事动车车体移走,但他坚持现场清理而得以让伊伊生存,也就是说,虽然生命探测仪,无论是通过音频、视频和红外和雷达生命探测都有各自的局限,不能完全相信.这些信息公众从发布会上却无从获知,没有与媒体和公众产生共鸣,疑问反而增添了不少. 三、新闻发言人提高媒介素养的主要途径 媒介素养教育本身是一种通识教育,随着媒介与社会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获得广泛认同,并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积极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长效的培训锻炼机制.首先是要学习新闻与媒介理论知识,只有补充理论知识,才能在媒介素养方面有所进步与提升,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加强现代媒介素养、传播技能和公共关系知识等的综合培训.同时,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媒介业务知识,熟悉媒介传播流程,提高媒介素养. 2、努力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不仅要补充理论知识,更需要从实践中加以锻炼,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新闻实践,锻炼接受采访和发布信息等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 3、善用媒体,学会与媒体沟通 作为公众人物,新闻发言人要适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要具备良好的公共关系技巧,加强与媒介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与新闻媒体人员交朋友. 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的态度,实质是对民意的态度.对媒体的感情,折射出对公众的感情.媒体所代表的舆论是公众的意见,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要尽快掌握新闻发布规律,有效地引导舆论,促使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 新闻发言人肩负社会责任,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应主动进行引导,化过激为冷静,化对立为理解,化怨气为信心.特别是对突发性事件和件,更要快速介入,先声夺人,形成舆论强势,及时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党政、媒体、民众三者良性互动新格局. 参考文献 ①李希光,《突发事件、危机与媒体的关系》[J].《新闻与写作》,2008(5) ②曹静,《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形象塑造》[J].《甘肃农业》,2006(6) ③邓川雨、饶国桢,《体育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万书辉) 责编:周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