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新闻宣传思想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98 浏览:104706

【摘 要 】作为一名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缔造并领导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宣传工作.本文主要从孙中山的报刊功能观、宣传思想的运用、新闻宣传艺术、新闻人才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充分肯定了他对新闻宣传理论做出的卓越贡献.

【关 键 词 】孙中山 新闻思想 宣传

孙中山被报界誉为“中国最伟大之主笔”.在其革命生涯中,他不仅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并将创办报刊、撰写评论等新闻实践活动贯穿于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始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宣传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将革命生涯中很大的精力用在新闻传播上,通过办报扩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其新闻宣传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及完善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894年之前以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其改良思想和开展革命演说为主,代表作有《农功》、《上李鸿章书》、《拟创立农学会书》等,二、1894年到1911年,以组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为标志,先后改组并领导创办了数十种报刊,此阶段是其新闻实践活动最为频繁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以《中国日报》、 《民报》等为代表,力求将革命的思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三、1911年后强调宣传奋斗比军事奋斗更为重要的思想,认为没有注重宣传是引起军阀专横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靠宣传以“顺乎天应乎人” 建立真正的政府.

对报刊功能的认识

对报刊功能的认识,孙中山认为,创办报刊报馆有培养人才、开风气、启牖文明、宣传主义等方面,但在不同时期的新闻宣传理论及实践过程中却各有侧重,这与其思想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在其早期的报刊活动中,孙中山将强国富民的希望仍寄托于清政府,期待能“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不仅撰写《农功》以阐述农政之兴为第一要务的思想,更是上书李鸿章“一白其胸中之素意”,因而早期的新闻思想侧重于唤醒清政府对报刊、报馆的重视,以开风气,达到育人的目的.投入革命后,其新闻思想倾向于“政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将报纸宣传视为其宣传革命理想,阐述三民五权主义的工具.纵观其新闻思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纸有育人的功能

孙中山的新闻思想,在《上李鸿章书》中初见端倪.他主张清政府学习欧洲各国的“富强之本”,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要想做到“人能尽其才”,必须“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他认为报纸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如此,孙中山还将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的厚望寄于此,认为报刊可以鼓励人不断钻研新知识,形成举国上下致力于发明创造的良好新风气.

2.报馆有开风气、启民智、监督政府的作用

1903年之前,孙中山的新闻思想基本上是沿袭了王韬、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开风气”、“通上下”等观点.如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明确提出:“如设报馆以开风气,立学校以育人才,兴大利以厚民生,除积弊以培国脉”的思想.又如在《中国报序》中就指出其办报宗旨,“大抵以开中国人之风气识力,祛中国人之萎靡颓唐,增中国人奋兴之热心,破中国人拘泥之旧习,而欲使中国维新之机勃然以兴莫之能御也”,把报刊比作木铎以警示世人.

而在1903年之后,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孙中山公开声明了报刊的党派性,担负宣传的重任,提出了报刊有监督政府的功能.1912年9月2日,孙中山在北京报界欢迎会的演说中讲到,“报界之力量较前日为宏,而报界之责任较前日尤重.上而监督政府,下而开导人民,为全国文明进化之导引线.故报界之力量日大,则国家之文明程度日高.”在他看来,报纸有“开通民智之先觉”的功效,与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3.报刊重要的宣传主义、引导舆论的作用

在报刊的宣传作用上,孙中山与梁启超等人的办报思想有相当的一致性,都把报纸看作是其政党的“喉舌”,是宣传其党派思想言论机关,尤其在1903年,孙中山总结经验,提出要利用报刊宣传革命,“打击保皇毒焰于各地”之后,孙中山将报刊宣传看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提出“欲得真正统一,尚须大家奋斗,奋斗之器,不以而以笔”的观点.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是孙中山中后期新闻宣传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革命党的领导人,他不仅亲自撰写了大量宣传其政治思想的文章,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宣传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指导和怎么写作于政治斗争.在孙中山看来,不仅中国的文化由宣传而来,而且历史上的文明进步多半是因为宣传,他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革命党人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以及后来引起军阀混战的原因都归结于宣传工作,其宣传思想有如下演变的过程:1900年前后孙中山分析了革命派未能在海外形成舆论的原因,以派陈少白等人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为起点,亲自参加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加强舆论宣传,初步认识到宣传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1905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这段时间,他强调武装斗争与报刊宣传同时推进,宣传与军事奋斗并重的思想,如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总结其原因为,“舆论之势力与军队之势力相辅而行,故曾不数月,遂尽全功”,巩固舆论阵地.武昌起义的胜利,升华了其对宣传功效的认识,提出了“宣传奋斗重于军事奋斗”的宣传思想.同时,他又认为,各先知先觉者有责任担当起职责,利用报刊来使人民觉悟.如在《民报》发刊词中就提出其职责在于“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的思想.

新闻宣传艺术

宣传是什么“感化就是宣传”.在孙中山看来,宣传要想达到好的预期效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攻心为主,用感化达到宣传的目的.他将感化看作是改革人的思想、变更人习惯的良方,比专用武力取得一时的成功有用得多.二、心理上迎合民众.民众想要的是什么,就给予什么.只有满足人民的需求,用最普遍,最通俗务实的宣传方法,才能让当时茫然无知的群众欢迎三义.三、宣传道理以指导民众,这与孙中山提倡“知难行易”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国家不兴的难处在于不知、而不是不行,宣传道理,开启民智,民众就会了解革命成功的好处,积极支持革命.四、宣传要有统一的口径.孙中山在《对粤报记者的演说》这篇文章中认为,各报刊的宣传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于言论一致,而使得民心一致,反之,各有公理,将导致人心惶惶,国家不能统一.

新闻人才观

孙中山的新闻人才观,可以从记者的业务素养要求和道德素养要求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许多杂志作者“词以为美、器听而所无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进行批评,他认为好的记者应该是借时弊以立言,并深怀远志,高瞻远瞩之人,在新闻写作中能够对新闻材料进行取舍.另外,记者应该有坚定的党性原则,不仅应该担当具有先知先觉的天职,更应该怎么写作于本党派的利益,宣传本党派的方针政策.他认为真正的党报工作者必须与本党领导机关、政纲高度一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家办报思想”.如在《民报》发刊词中,就明确指出“惟夫一群之中,尤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又如,“今民国成立,尤赖报界有言责诸君,示政府以建设之方针,促国民一致之进行,而建设始可收美满之效果.”他提倡记者应该有鲜明的政治信念和政治倾向,维护本党的利益.

在记者的道德素养问题上,孙中山眼中的记者大多抱有一种悲观情绪,认为记者的这种心理情绪会影响民心,他鼓励记者要有勇气克服悲观情绪,只有记者个人先消除恐惧心理,才能使全国上下焕发一种新气象,激起国民的乐观情绪.除此之外,记者担负的是宣传的重任,不可虎头蛇尾,恒心不可或缺,因为人心的说服,需要潜移默化的深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记者是中流砥柱,只有他们怀抱真理而屹不为所动,久而久之,才能使真理普及人们心中.

尽管孙中山新闻宣传思想,受历史进程的影响,有着一些局限性,但童兵、林涵认为:“以孙中山为领袖和代表的革命报人的新闻传播思想,是20世纪开始以来第一个最富学理性和实践性的新闻学理论成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