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播塑造新闻报道新亮点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75 浏览:10190

【摘 要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件“利器”.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直播实践为例,从技术和内容建设等层面探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直播.

【关 键 词 】现场直播 安徽电视台 SNG平台

如今,现场直播这一新闻报道的“利器”,在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电视媒体中得到广泛使用,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方式.以“安徽人的新闻频道”为口号的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自2007年3月成立以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方面,边探索、边实践,成功地参与重大新闻事件直播报道,率先在安徽建立了新闻直播的常态化.本文试就该频道在现场直播报道的实践,探析其发展路径及趋势.

技术升级:从连线到SNG平台

现场直播报道的前提,是具备实时传播音视频的通道.在还不能实现画面实时传输的时候,最早采用的实时直播方式是连线,配以地图、资料图片等,形成简便易行的直播形态.像汶川地震发生时,公共频道当天就派出记者启程奔赴地震灾区,通过实时连线报道前方灾情.

连线虽能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却不能带给观众足够的视觉震撼,不能还原真实的新闻现场,不能充分发挥电视的特长.为了将生动的画面实时引入直播节目中,CDMA视频一度成为探索的方向,但是受移动通讯网带宽的限制,画面质量难以满足播出要求,这种方式慢慢被抛弃,再后来,微波车传输成为新的过渡传输方式,其画面符合播出要求,但是弱点也很明显,其信号覆盖半径只能在基站数公里范围,直播范围只能局限在城市中心区域.

SNG直播的引入,使新闻报道真正进入现场直播时代.安徽电视台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引入SNG直播车,并建成以采编、技术、车辆保障等人员组成的多部门联合直播团队.

SNG是英文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的缩写,它的特点是机动性强,不受范围限制,只要有卫星信号、车辆能够到达,就能够传送出直播内容.人员一旦到达现场,最快可以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能传送现场信号.它集采编传功能于一体,成为最便捷最广泛使用的新闻报道“尖兵”力量.

重大宣传:直播发展的催化剂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曾于2007年7月10日进行了新闻现场直播的第一次尝试――对阜阳王家坝泄洪进行现场直播.中午12点15分开始,持续25分钟的直播报道,第一次将王家坝开闸泄洪的画面同步呈现在安徽观众的面前.这是一次真正的现场新闻直播,但是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设备的制约,这次直播中出现多方面的技术性失误,同时报道队伍非常庞大,25分钟的现场直播,仅前线报道组就有40多名采访及技术保障人员.

2008年,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对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现场直播需求更加迫切.汶川地震发生后,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立即派出记者奔赴地震灾区,这时的直播还主要依靠演播室直播加前方传稿和连线报道,但是,实时连线的平台在此时建立,前方记者实时连线的次数和频率此后越来越高.

在对现有的微波车与卫星车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安徽电视台于2008年5月26日成功实现了奥运火炬在合肥传递的现场实况转播.在系列“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报道中,连续20天通过微波直播车,直播市民对于推进文明新风的看法和建议,虽然不是突发性或事件性内容,但直播的流程和队伍得以建立和培养.

2009年5月底,经过改造的第一辆SNG直播车正式投入使用,规模化的现场直播报道开始.

2009年10月1日,公共频道周密策划,从上午8点到晚间10点推出《国庆日》大型特别直播,时间长达14个小时,堪称安徽电视新闻直播规模的新纪录.直播分《大阅兵》、《红色记忆》、《新地标》3大板块,出动2辆SNG直播车,多点连续直播了阅兵式、庆祝活动、红歌会等现场内容.

突发事件:考验信息公开

参与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直播的最大魅力和价值所在,如何更好地投入突发事件的报道,是一项基础性课题.

2009年6月22日凌晨3点17分,凤阳县大庙镇境内晶鑫矿业有限公司区内发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重伤3人,轻伤40人.公共频道的SNG小组及一辆直播车,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开赴事发现场.当日午间新闻节目中,发回了关于事件的连线报道,下午3点10分,开辟特别直播窗口,进行了45分钟直播,下午5点30分,再次开辟特别直播窗口,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

2009年8月8日下午1时许,合肥四牌楼地下通道施工现场发生塌方事故,造成周边交通瘫痪.公共频道于当天下午3点40分开辟特别直播窗口,进行了近40分钟的直播.直播中使用了从路面到高楼的多点报道,画面信息丰富,反应速度迅速,几乎与事件的发生同步.

2009年10月23日凌晨5点多,合肥市柏景湾小区一住户发生天然气爆炸,公共频道于上午9点开辟直播窗口,从爆炸现场、伤员救治等方面,展开1小时10分钟的特别直播.

2009年11月16日,入冬的第一场大雪袭击江淮,在完全突发的状态下,公共频道推出连续12小时直播《迎战雨雪》,直播过程中,采编力量以梯级方式连续作战,充分整合频道内外、台内外、省内外资源,各岗位参与人员超过100人.

以上直播充分传播了事件进展,更为重要的是,传递了相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信息,给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及时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杜绝了流言、猜测,避免了老百姓的不安心理,为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是也应该看到,直播也经常在突发事件面前遭遇困惑.直播考验的往往不光是节目主创人员,更加考验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反应机制.在实践中,诸多情况对直播报道形成了阻力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记者经常遭遇回避.特别是在事故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主管部门人员的“捂”的思维还很盛行,缺乏危机公关意识.对媒体要么沉默回避,要么劝阻,甚至强行阻止.

新闻发布缺乏递进性.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老百姓希望在第一时到权威部门的声音.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新闻发布机制,但是新闻发布的速度慢,离百姓和媒体的期待还有距离,发布往往要等事情完全水落石出才发布,递进性式的发布形式很少,发布会往往力求“简洁”,发布一次了事,容易在公众中产生负作用.


新闻直播的发展,有赖于政府部门创造良好的信息发布环境.这是老百姓信息获取的需求,也是政府营造良好形象的契机.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成为各级应急职能部门和媒体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舆论监督:在探索中推进

2009年5月底,安徽多个地方都展开禁烧秸秆行动.公共频道连续5天对此展开直播报道.SNG车在合肥周边及高速公路周边,对秸秆焚烧点进行跟踪,对火点予以现场,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乡镇连夜召集会议,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2010年3月,作为系列报道《315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频道在直播节目中连续半个月推出“产品现场试验”,由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现场揭晓样品的质量的问题.同时对工商部门的现场查处行动进行了准直播.

舆论监督报道是直播报道的形式之一,拓展了舆论监督的渠道,强化了监督力度.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突发事件报道中类似的问题.

系统升级:直播常态化的保证

新闻现场直播考验团队的连续作战、协同作战、安全作战的水平,公共频道从2009年6月至今,已经播出常态直播200多场次,特别直播近30场次,从直播规模看,已经迅速达到发达省份的水平.目前,安徽电视台已经拥有包括3讯道直播车在内的4辆卫星直播车,并建立了相应的播出系统,部分市级台也引进了卫星直播设备,硬件资源已经具备.但是要保持常态化趋势,还面临着不断升级的过程.

直播系统包括SNG直播车、通话系统、播出系统、编辑系统、电力系统等多个环节,SNG直播车从单讯道到多讯道,从一辆车单点直播到多辆车信号联合直播,都需要设备升级与之相配套.

直播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越高,对团队的合作水平也要求越高.能从容掌控节目的主播、快速反应的出镜记者、能灵活指挥的直播导演和导播、能攻坚克难的技术人员、协调能力强的指挥者,他们是现场直播升级的“软实力”.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人手紧张、没有专门的正规培训、人员梯队尚未建立,这是需要媒体决策者重视的重点工程.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