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应有“平民意识”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06 浏览:56000

所谓“平民意识”,笔者认为是指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关注百姓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要求我们多将目光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平民生活,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群众疾苦,敢于触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只有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的生活,才能使媒体与观众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才能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履行好喉舌的作用.

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具体地说,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发现具有普通意义或对全局有指导和启示意义的新闻.比如,报道一项重大政策或措施,要善于选择平民视角,通过具体的事实,反映这些政策措施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而其中百姓又需要做些什么,等等.有这么一个例子:是关于东南沿海渔民休渔期禁止渔民捕鱼的新闻.内地有一家电视台是这样报道的:现在已进入休渔期,所有渔民都不能进行捕捞,违者重罚.而凤凰卫视的报道针对这个通告的背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休渔期渔民的收入从哪里来凤凰卫视选取这样的报道角度,让平民化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客观、丰富,是实实在在向下看的平民化.


选择平民视角,要求记者从贴近受众的角度,在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突出以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切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为重要标准.也就是说,百姓此刻关心什么,我们就要及时做出反应.

选择平民视角,还要求记者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同时,记者在语言语境的创造上也要体现平民意识.比如,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身份或采访者身份,在事件现场作报道,这时,记者就是百姓的代言人,他应该将现场的原生态展现给受众,从而使受众充分满足自己求新、求真和求近的心理需求.

记者的平民意识还应体现在与被采访对象的平等交流上.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场面:记者在和被采访对象面对面时,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有时甚至成了“审问”,这是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不能体现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否进行平等的交流,往往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同一个被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实,有的记者居高临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得不到对方配合.然而,要是换上另一位记者,平等地与对方交流,同一采访对象就可能向记者敞开心扉,使记者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里,记者能否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能否以平常心和平等意识与被采访对象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要与被采访者保持人格平等,让被采访者真切感受到记者真诚可信,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记者首先要在情感上接近对方,并且自觉地换位到被采访者的角度,使双方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可以使采访任务完成得更顺利.其次,记者必须尊重被采访对象,用自己的真诚言行赢得对方的尊重.只有记者把自己放在与被采访者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挖掘出更真实、更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单位:包头电视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