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的时代性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8 浏览:9216

摘 要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新闻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系统的一个分支,不可避免的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新闻语言一方面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进步,另一方面又应注意本身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可流入低俗化、媚俗化的泥沼.本文从新闻语言时代性的具体表现和时代性的原则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新时期新闻语言的时代特征.

关 键 词 :新闻语言;时代性;表现;原则

新闻语言就是“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向受众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时所使用的语言.”①语言和时代的关系密不可分,新闻要向公众传递时代的信息,新闻语言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网络新闻、手机新闻逐渐占据人们的视线,声画并茂的影像语言、图片语言、声音语言及它们的结合体越来越得到受众的青睐.

一、新闻语言时代性的表现

(一) 语言风格的变化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风格随着社会风气、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风格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指导下,通过选择和搭配词语而表现出来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受社会影响,影响着遣词造句,因而新闻语言风格也必然要体现出时代性.新词的产生,词义的变化,甚至某一时代语言特色的形成等,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创造.“在看到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客观、全面地传播客观事实的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新闻语言又具有传达传者思想和感情的一面.”②新闻语言的主体是媒介组织和记者,主观选择和主流文化决定新闻语言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媒体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能,新闻报道基本按照一定的程式来安排和写作,语言风格沉重、严肃、拘谨.而在改革开放数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一步步向小康化迈进,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多样繁荣,新闻报道的风格则较轻松、丰富,兼容并包,注重流行性和普及性,呈现多元化、丰富化的特点.语言风格的变化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无关系.

(二) 新词语的使用;

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都在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变化的速度并不相同.其中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元素,语法、语音的变化则比较缓慢.大量新词语的使用是新闻语言时代性最突出的表现.新词语是时怎么发表展、社会进步、文化变迁的产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流动、商品流通、信息传播的范围、规模和频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新词语极度繁荣的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一些原来我们设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新概念也随之而来,如房奴、车奴、蜗居等都是对社会现象的嘲讽等与之相适应,在汉语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大量的新词语不断涌现,外来词、方言词、网络词等新词语、新用法如潮水般奔涌而来.

“新词语是原来词汇系统中没有而以新面貌或新形势出现的词语,可分为新造词语、新义词语、新转词语和新借词语等类型.”③新造词语是指为顺应时怎么发表展,反映时代变化而新创造的词语,如80后、90后、月光族、啃老族等;新义词语是指随着时代变化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的词语,如“四有新人”的原意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却被曲解为“有车、有房、有钱、有貌”的现代化“新人”.新转词语是指由方言词、专业术语转化而来的语言,如“一国两制”、“宏观调控”“”等原本都是政治领域的专业词汇,如今都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新借词语,主要是指由他民族语言翻译过来的音译词、字母词,如谈话节目的英文词汇Talking Show被媒体直译为“脱口秀”,并代称谈话类节目;MBA是工商管理学硕士的英文简称,现在也成了大家妇孺皆知的词语.社会上新词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新词汇、新用法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含义,典型地反映出了当前的社会变化、文化发展、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等.

(三)流行语的使用;

流行语的使用是新闻语言时代性的又一表现,在详述这一表现之前,首先需要对新词语与流行语作一个区分.从相同点上来说,新词语和流行语都属于新创造或新使用的,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被公众普遍认知的词语;从不同点来说,新词语的使用较长期、较稳定,被创造出来之后,短期内很难消亡,而流行语则因特定的社会事件产生,具有轰动性、新奇性,在一定范围内迅速传播,但传播 的时间长度有限,随着新的流行语的产生和事件影响力的缩小而很快消亡.

流行语的产生和普及与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给力”、“Hold住”等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词句都具有流行语的特点.可以想象,因网络购物热潮的到来,颇受青睐的“淘宝体”、“凡客体”在下一个流行文化到来之际必然走向灭亡.

二、新闻语言凸显时代性应把握的原则:

新闻语言的时代性,是由新闻语言的功能、新闻语言的本质属性、新闻语言的主客体因素以及新媒体时代社会文化的变化发展等原因共同决定的.然而,真实性、通俗性却是新闻语言不容忽视的本质和前提,换言之,新闻语言只有在真实、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追求与受众的心理接近.


(一) 以理解为前提的原则;

作为传媒,传播的直接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了让受众接受讯息.“语言的意义是在使用中体现的,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在于交际应用,它对使用者双方的最大要求是正确表达和正确理解.”④新闻语言以为追求时代性,流行性,极有可能影响表意的效果和目的,大量使用普通公众难以理解的字母词、英文词、方言词、行业术语,会使公众在理解上产生困难,也违背了大众传媒向最广大的受众传递信息的基本职能,因此,引文语言的时代性,应以普遍大众的理解为前提,在引用到新词新句的时候,只是用社会公众约定俗成认识的词语,或者对新词语做出详细的解释,以达到普遍共识的目的.

(二) 严肃性、规范性原则;

新闻语言的时代性实质上是新闻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发展在新的媒介环境和现实环境中,又呈现多元化、互动性、多变性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新闻媒体是为社会公众怎么写作而产生的社会“公器”,在娱乐大众之外,新闻媒体更多的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检测社会环境的作用.维持严肃、公正的媒体形象,是新闻媒体获得公众信任的基础,有利于媒体基本职能的履行.

(三)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

媒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传播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闻语言具有时代性,需顺应时代的发展,新闻语言的使用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原则,以引领高雅文化为目标,不能因为过分趋从于流行文化而流入低俗化.尤其是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海量的网络信息,各式各样的低俗内容充斥网络,除了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充分发挥好“把关人”的职责之外,主流媒体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慎用新词语、流行语.(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注解:

① 崔梅、周芸:新闻语言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P8;

② 石义彬.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J]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3月第2期P273页;

③ 崔梅、周芸:新闻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P106;

④ 马丽.新时期新闻语言的取向. [J]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6期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