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新闻比大片更吸引人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71 浏览:11574

众所周知,国外互联网人士评价互联网的中国标准有两个:其一,中国网站的首页过于拥挤、信息量超大;其二是“target等于blank”,即标题弹开新窗口.而造成中国网民习惯这样上网的,就是陈彤和新浪.正是他制定了“首页大信息量”和“标题开新窗口”这两个极具个人特色的互联网中国标准.就连雅虎进了中国也得放弃自己的美国标准,向中国的“门户”们靠拢.


在陈彤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新闻的发烧友,“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我不愿意接受其他过于正统的评价,但发烧友做到这个分上,当初真没有想到.”

从灌水开始

一个软件公司嬗变为中国的第一门户,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歪打正着,还有早期所有互联网公司所经历的懵懂.

1993年,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成立;1996年4月,四通利方组建国际网络事业部,并推出利方在线网站,汪延是这个网站的第一功臣.

在新浪诞生的前一年,陈彤只是一个研二的学生.1997年春节,陈彤在中关村一个朋友的公司里第一次上网,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上网费用高,陈彤的研究生补助才200多,但有一个月他的上网费曾达到了1700多.

网络的交流方式让他吃了一惊.第一次到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他很快发了一个骂足协掌门人王俊生的帖子《让王俊生吧》,用的笔名就是他后来经常用的名字,gooooooal.

从此,到体育沙龙去泡网也就成了陈彤生活中的一个固定节目.几个月后,陈彤在网上结识了四通利方体育沙龙创始人李嵩波.陈彤暗示,如果让他来做体育沙龙版主,保证访问量提高10倍.李嵩波随即在中关村小饭馆“老四川”里请他吃了顿饭.吃完后,陈彤就正式成为了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版主.

陈彤开始辛勤灌水.在国内联赛开始前就四处搜集各队的消息,用不同的笔名贴上去;霍顿领着中国队去英国水晶宫俱乐部集训,他又跑到水晶宫俱乐部的网站聊天室问他们的版主要第一手的资料等这么一折腾,沙龙明显就热了起来.

紧接着就迎来了历史性的事件――老榕的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不仅对四通利方来说是历史性的,对中国的互联网也是标志性事件,被称为“全球最有影响的中文帖子”,这个业余版主让四通利方开始认识到体育的力量.

1997年底,四通利方被《电脑报》评为全国三大网站之一,也获得了美国华登投资集团牵头的三家公司的风险资本共计650万美元,这是国内软件企业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当时的负责人汪延主动提出每月给陈彤600元劳务费,这对当时还是学生的陈彤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了.

新浪网第一个编辑

研究生毕业后,陈彤加入了四通利方,头衔很高,网站主编,但手下一个人也没有.汪延对陈彤说,你是四通利方以做内容为主要目的招进来的惟一的一个,以前招的全是网管之类的技术人才.

1996到1998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发力,争相提供新闻、BBS、电子邮件、搜索等基础性怎么写作.

关于互联网,当时公司内部有不同的态度,投资人认为,公司应该专注于软件产品,要求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把互联网业务关闭或者卖掉.而在接近年底的12月1日,四通利方正式宣布,和“华渊”联姻,新浪诞生了.

31岁的陈彤成为新浪网第一位编辑.其后,他带领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入世、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事件报道中均大捷而还,从而在那个互联网跑马圈地的黄金时代,一步步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的优势.

陈彤大学的专业是通信,但他从小喜欢新闻.前者使得他严谨,后者则训练了他对新闻的敏感.在陈彤看来,新闻是正在播放的戏剧,它比任何大片都吸引人,从情节当中可以得到莫大的享受.

“我一直关注媒体的细节处理,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里听BBC,后来又看CNN.前些年秘鲁大使馆人质事件,CNN每隔15分钟通报一遍最新进展.这个15分钟跟上个15分钟差别不大,但总有新的信息出现,这种精神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认为,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停地提供新的信息.”陈彤如此说.

新浪之道

这个生于1967年的男人目光锐利,语速很快.他的朋友们评价他为人平和,在工作的时候,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常常悄无声息地穿过走廊,走进理想国际大厦19层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东西多,但不凌乱.

业内的人都晓得陈彤的为人,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对工作苛刻到变态的地步.有一个编辑在报道武汉水灾的标题用了“武汉群众大撤离”,被他狠狠K了一顿,难道官员们就不撤离了吗?

“所有标题的字数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标题不能折行:新浪首页20字,新闻中心一类22.5字,新闻中心二类23.5字,科技一类21.5字,科技二类19字.”“这是多年前定的标准了,而现在像这样的细节,新浪应该有几千条,”陈彤说.

陈彤对新闻有着惊人的热情,手下的第一个编辑亲身讲述关于他的一个段子,“陈彤多年养成的习惯,开着电视睡觉,一听到有新闻,就能马上起来,然后把新闻记下来,然后睡下去,然后再听到就再起来等”

在陈彤看来,从网络刚刚兴起的1997、1998年到现在,网络媒体的基本理念没多大变化.作为网络媒体,最与众不同、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与海量,以及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网民互动交流等.

陈彤坦陈,新浪网在早期的频道、栏目设置方面的确参照了国外几大门户网站.“我们将它们的频道、栏目设置依次排列,并找到交集,作为我们的参照系.对于新闻处理方式,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叫做.省略的足球网站,其滚动即时的模式对新浪影响很深.但是国外门户网站和网络媒体的具体新闻操作,对新浪没有太多影响.英文网站的新闻多用机器处理、自动发布,由于中文信息源的格式不规范而没办法做到.”

2005年,陈彤写作出版了《新浪之道》,解构新浪.众所周知,新浪新闻的崛起要得益于两件事:第一,1999年率先进行24小时新闻滚动传递,在别的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还没有夜间值班制度、网民对新闻的需求也没那么大的年代,是新浪刺到了网络新闻的“穴位”;第二,制定了一全套新浪新闻编辑、上传的规范制度,包括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新闻标题的制作、外电的翻译报道等.

在版权方面,陈彤非常谨慎.新浪只打过两个比较大的版权官司,其中一个就是2001年年初的一位IT记者发现新浪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