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提升舆影响力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67 浏览:31704

一张报纸,尤其是版面有限的周报,在提供主流信息之外,还需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北方周末报》凭借 “深度报道作主”的报道形式,以“深度新闻”解读第一新闻现场,以“深度评论”解读第二新闻现场,已形成立体报道新闻优势.

《北方周末报》的言论经营实践证明,以新闻评论提升舆论影响力,是谋求新闻改革创新的成功探索.而着力经营言论这个重要的传统媒体的优势品牌,增加原创评论内容,把新闻做深做透,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突破.

扩大评论规模 提高评论深度

主流媒体的优势或特质应该就是价值观、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主流新闻在深度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全面的解读、建设性的意见.而深度评论的核心则是对新闻事实给出判断和意见,有本报的高度、本报的见解、本报的声音,需要扩大评论规模,也需要提高评论深度.


新闻评论的规模化经营,是通过充足的版面空间和不间断出版来体现的.其前提是评论稿源充足、评论质量进一步提升.《北方周末报》在二版开设的《总编辑“面对面”》专栏,初衷是为读者答疑解惑、为政府建言献策,用心与读者面对面沟通.这种敞开式沟通,创新“三贴近”来担当媒体的义务和社会责任.这种形式很快得到读者认可,互动内容也从区内延伸到区外,从民生拓展到政治、经济.同时,还带动了本报评论员、特约评论员提升评论质量的积极性.

在扩大评论规模、提高评论深度的基础上,《北方周末报》于2011年9月15日进一步优评论版面,将原“新论”改版升级“评论周刊”,开设“舆论头条”、“周末议题”、“图说天下”、“围观中国”、“思想评论”、“经济观察”等特色栏目.“舆论头条”为特约新闻观察员文章,在国内报社择优聘任了一批资深媒体人,每周撰写焦点新闻之述评,刊发要求为“焦点问题、正确导向、权威观点”;“周末议题”突出“话题新闻、专题评论”,由本报主持人主持话题,邀请四位本报特约评论员“说新闻、讲道理”;“图说天下”的特点是“图说新闻、精彩点评”;此外,“围观中国”主要凸显本报新闻评论的客观性,特约评论员主要以全国各地政府公职人员为主,既传达了政府公职人员的声音,又为老百姓解读了政策.

以受众为本位 激活观点市场

新闻评论是《北方周末报》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杀手锏”,如何更有效地引领受众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世界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已成为新闻评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北方周末报》强调新闻与评论互相延伸,互相深化,为了增强传播效果,致力于评论的“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经营,进一步突出“小型化”、“版面化”、“形象化”特色等其中,新闻化具体表现为更强烈的时效性,更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笔者认为,评论的时效性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眼球,有助于提高评论的影响力;追求现实针对性,就是要直面现实、关注民生,以受众为本位,激活本报的“观点市场”.评论的多元化特色,不是价值观多元,而是话题丰富多彩,贴近群众日常生活,新闻评论指向内容不同、对象不同、角度不同,于各类新闻事件、现象、问题,社会热点、焦点、疑点、难点.这与平民化的衔接,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儿,创新“三贴近”,更好的担当起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重任.

突出“小型化”、“版面化”表现在本报社论、评论员文章,拒绝登载动辄几千字的大评论,而是以中小型为主,通常是千字文和百字文,大中小结合,积极向“短而精”的方向发展.化小言论受重视,因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有的放矢、事理融合、以小见大,备受读者青睐.2011年2月24日,《北方周末报》开办“图说天下”小言论专栏,配以新闻漫画,本报首席评论员撰稿,短到几十字,长到一二百字,要求“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除此外,特聘漫画家嘎子陈为本报漫画家,靠艺术家的形象思维,利用漫画这种超语言的艺术,讽刺与幽默结合,把读者吸引到跃然纸上的纪实新闻故事中.

激活观点市场,《北方周末报》推进新闻评论的“本地化”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为自己报纸的本地新闻配发评论;二是把本地党报、都市报、政府网站和外媒体报道的本地新闻作为评论由头;三是把发生在外地但是本地受众特别关注的新闻进行本地化处理,并结合本地类似情况做出评论.

周报版面数量有限,比拼传播速度、信息厚度肯定处于弱势,优势在于深度、高度,而以新闻评论强化报纸的思想深度,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报纸的内涵,更能提高报纸品质,从而为报纸赢得高端读者市场,提升舆论影响力.

责任编辑:胡达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