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打检测,重塑新闻公信力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94 浏览:10349

2014年4月初,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数天对新闻敲诈和检测新闻专项行动进行了报道,也召开座谈会,对打击新闻敲诈和检测新闻专项行动,进行专项部署,“要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加大对问题突出的媒体、媒体驻地方机构和人员,以及互联网站新闻敲诈和检测新闻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检测媒体、检测记者站、检测记者的清理力度.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新闻单位内部管理,打牢制度防线”.①这一系列举措将对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重塑新闻公信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

所谓网络新闻,是适应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的“快餐式”消费以及网络时代新闻大众文化品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新闻和网络杂糅的产物,具有多元化、迅捷、互动性强等多方面的特点,在视、听、感等各方面都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有所突破.网络新闻处于相对自由宽泛的舆论环境,它表现出了文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网络新闻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分类,对新闻的厚度进行了压缩,受众可以因人而异、因兴趣而异进行有选择性的浏览,可以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受众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理解和态度,新闻也可以根据网友的聚焦进行采编和筛选,这种互动性是对传统新闻单向性“灌输”的突破.网络的“敞开结构”让舆论环境进一步宽泛,网络新闻对新闻发布者的限制也进一步放宽,受众不仅可以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还可以发布自己的新闻,和其他网友进行交流互动,这都是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颠覆.


但是,网络新闻毕竟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快速浏览和消化的需要.网络新闻的“粘贴新闻”、“加工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②四种形式往往造成信息趋同、信息失真、信息查重和信息歪曲等现象.网络新闻为了追求点击量就必然在信息的复制上下工夫,从不同的网站进行信息的“粘贴”成为当前网络新闻的主流,这样极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和趋同,这也是造成大部分门户网站新闻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对信息的加工、组织以及解读,融入个体的主观因素,这不仅造成信息的“损耗”和“失真”,而且在信息的挖掘过程中为了制造出“炫目”的标题和吸引人眼球的亮点,必然在视角和价值取向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利性.

二、

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是网络新闻负面效应的典型显现,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通过检测冒记者,以掌握采访对象的某些隐私或者负面新闻,可能危及当事人的名誉或者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为由进行经济利益的敲诈;设立非法网站,发布新闻信息,然后以为由进行新闻敲诈,或者以网站维权的名义对受害人进行敲诈,央视的“中国廉政网”、“中国县域网”、“今日焦点网”三个非法网站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网络检测新闻就是通过发布、散播虚检测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者通过操控网络舆情创造件,造成社会危害的网络新闻形式.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的共同点就是,“以‘监督’和‘’为筹码专挑毛病,借用媒体采访报道的权利来获取利益.不仅如此,很多新闻敲诈本身就是不顾客观实际的捕风捉影.可就是这样的捕风捉影,还是有一些企业、单位被成功‘钓鱼’”.③

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正是打着“揭黑”、“维权”的幌子进行敲诈勒索,伪造工作证、私设非法网站的手法,在网络犯罪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他们往往打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或者新媒体的时尚性的招牌,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危害,对新闻的公信力进行侵蚀,这是对新闻行业形象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背离,不仅对群众利益造成损害,更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极大危害.

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频频发生,除了网络新闻的双面性之外,还有深层的社会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制度的完善、政策的实施、法律的漏洞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企业违规经营、政府违法行事等问题也从客观上给新闻敲诈提供了可能,而这些报道对象本能地对新闻媒体产生了“媒体恐惧”效应,“怕”成为他们的普遍心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为常用的危机公关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将的事情捂住,成为处理事态发展的主要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的产生.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的制造者正是抓住了违规政府、企业、个人的“软肋”,为所欲为.网络检测新闻不同于网络新闻敲诈,它的产生一方面是媒体竞争的负面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媒体人的良知缺失.网络上的虚检测新闻往往是通过媒体人脱离客观事实进行虚构,然后添加受众热衷的先锋、时尚元素以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传统媒体因有内部审稿制度和‘把关人’,可以过滤掉不少虚检测新闻,而在网络传播结构中,每个网友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虚检测信息往往更容易被传播.”④

由此可见,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巨大,整治成为必要,因为它是重塑新闻公信力、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闻体系所必需的.特别是近年来,新闻公信力的普遍下降成为共识,其中,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造成新闻公信力下降的罪魁祸首之一.新闻公信力是新闻真实性、权威性、引导性的表现,也是新闻的生存之本.为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一些主流新闻媒体对新闻的采编业务做了明确的规定:“采编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新闻事件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得根据道听途说写新闻,不得引用互联网上未经核实的材料或数据;不得将存在疑问的事实写进稿件;不得对新闻事实进行夸大渲染.”⑤主流新闻媒体的系列措施是弘扬社会主旋律,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缺少必要的自律和他律措施,这也是网络新闻媒体陷入公信力漩涡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三、

网络新闻打检测是维护新闻公信力的重要措施,但是集中的打检测行动缺少长效性,往往流于阶段性和形式性,因此建立网络新闻打检测的长效机制是维护新闻秩序的重要前提.

首先,要建立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网络新闻敲诈和网络检测新闻的泛滥,就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管理体制宽松,对发生网络新闻诈骗或者网络检测新闻的情况,往往采取较轻的处罚措施,对相应的责任人缺少必要的责任追究.因此,在“全民记者时代”建立网络新闻媒体的他律机制显得至关重要.要采用严格的责任倒查机制,取消发生问题的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和终身禁入,甚至采取行政、司法措施处置.

其次,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要加强自律意识.网络新闻媒体的管理人员,要从维护本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要严格,对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发布都要进行适当的检查,防止网络新闻查重现象发生.自律就是让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良知和正确的价值尺度,在他律的强大氛围之下靠自律养成新闻从业规范.

再次,网络新闻的自律和他律是必备的条件.目前为止,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体制和措施已经相对完备,但是对网络新闻的管理措施还相对匮乏.虽然先后颁布了《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怎么写作管理规定》,但随着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其中的很多措施已经相对滞后,因此,通过相应的国家行为,加强对新闻业务的分类和确权,对网站登载新闻设置相应门槛,对网络新闻源进行严格控制,都成为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重塑新闻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动态相关性研究”(2013SJBFDY077)研究成果】

注释:

①《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推进打击新闻敲诈和检测新闻》,《新闻联播》,2014年4月3日

②彭兰:《网络新闻处理:从粘贴新闻到解读新闻》,人民网,http://.people../GB/14677/40728/40730/3053146.

③《还新闻一片洁净天空》,《经济日报》,2014年4月2日

④《网络也是新闻打检测的战场》,《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4月19日

⑤俱孟军:《增强新闻报道社会公信力》,人民网,http://cpc.people../GB/64093/67507/5873198.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