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沦丧的“标志性丑闻”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16 浏览:70787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持续发酵.目前在英国,窃听丑闻已从媒体界、警界向政界蔓延,这对任何当事方来说,无疑都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风暴.

这一窃听丑闻还波及英国政坛,包括首相卡梅伦在内的多名政府高官卷入其中.伦敦局局长保罗斯蒂文森和副局长耶茨均被迫辞职,卡梅伦也被指与新闻集团高层关系密切,需要“承担责任”,反对党更要求其“引咎辞职”.

“令人发指和罪恶的”

4年前,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就开始调查《世界新闻报》的非法窃听行径.

2005年,《世界新闻报》刊登一则消息:威廉王子遭受膝伤.王室成员认定,这家小报只有窃听才可能知道威廉王子的伤情,遂要求警方调查.调查结果证实窃听事实,报社的两名工作人员于2007年入狱.这一事件的影响虽然渐渐淡去,但戴维斯依然没有停止调查,他怀疑,窃听绝非个案.今年7月5日,《卫报》又刊发戴维斯的报道,揭露《世界新闻报》2002年雇人窃听13岁失踪少女米莉道勒的手机,甚至删除手机内部分信息,干扰警方调查.

2002年3月,米莉在放学回家路上失踪,接到报案后,引发了当时警方最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当米莉的家人和朋友的留言占满了语音信箱后,当时受雇于《世界新闻报》的侦探删除了部分已经窃听过的留言,以便使新的留言能顺利进入语音信箱.这给米莉家人“检测象”,以为是米莉自己在清除语音信箱,因此相信他们的女儿还活在世上.实际上,米莉已经被杀害,弃尸树林.

戴维斯的报道刊出后,米莉家人的律师立即发表声明说,米莉的父母遭受的痛苦和创伤“无法形容”.窃听行为如果得到证实,是“令人发指和罪恶的”.

这一窃听丑闻,不仅使当事人愤怒,也使英国整个社会震怒.

前首相布朗也站出来,指责新闻集团旗下小报《太阳报》透露其儿子患有囊性纤维变性疾病的消息.

英国的一些议员披露,根据警方扩大范围的调查,有“1.28万人可能受到影响”,但只有170人被告知相关信息.

这一数字确实令人吃惊.而且,伴随着窃听丑闻调查的不断深入,黑色内幕更令人瞠目结舌.

7月21日,路透社报道称,这次窃听丑闻的关键人物之一、《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一直否认自己知晓报社经由非法渠道获取信息.然而,媒体了他与这家报纸前王室新闻报道员克莱夫古德曼的邮件,证实后者一度向前者要钱向一名警官支付线人费.消息人士说,伦敦局已获得一份财务记录,能够佐证媒体的报道.

财务记录显示,在古德曼向库尔森要钱的当天或者前后几天确有一笔钱款汇出,收钱人使用了笔名.另一些财务记录更显示,《世界新闻报》先后共计汇出大约12万英镑给多名使用笔名的收款人.

库尔森的否认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新闻集团前员工也曝出内幕,称默多克给员工施加高压,有的媒体甚至设有专搞窃听的“黑色行动部”.

在美国纽约,福克斯新闻频道前高管丹库珀7月19日更爆称,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新闻频道在纽约总部,设有一个专门的情报部门,负责对其职员和竞争对手进行监控.他说:“大多数人都认为,该部门可能只是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一个简单的研究部门.实际上,它是一个情报机构和主管‘黑色’行动的部门,获取记录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库珀还透露,他曾帮助建立这个高度保密的机构.这一机构由15名“研究员”组成,门口甚至有一名警卫守卫.在那里工作的人,“纪律严明”,互相之间不允许交谈.

《太阳报》前记者迈克尔塔格特则描述,在英国国际新闻公司内部,员工被鼓励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员工丝毫不敢对上司说一个“不”字.

就在窃听丑闻被曝当口,蹊跷之事又发生.

7月18日,曾揭发《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该报前记者肖恩霍尔被发现死于家中.47岁的霍尔曾向美国《纽约时报》表示,其所知的窃听行为比《世界新闻报》在初步调查时所承认的要严重得多.他还曾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窃听行为在《世界新闻报》中“泛滥”.他说,《世界新闻报》不仅有窃听的“潜规则”,记者还用金钱写通,以获取警方技术追踪定位窃听对象.该报当时的总编库尔森当初雇用了霍尔.这就从侧面印证了古德曼的邮件的真实性.

这名记者在生前最后时光深居简出,总害怕有人来找他.他的朋友说:“霍尔说,政府里的人会来找他.他确实等提到一些有关阴谋的东西.”

“对这一事件造成的一切感到遗憾”

伦敦警方也被媒体和公众指控.

因这次窃听丑闻,伦敦警方被质疑对自2005年就浮出水面的窃听事件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还被怀疑以提供信息和情报为条件,换取收受新闻集团旗下报纸的金钱贿赂.

在7月19日的英国议会质询中,伦敦局前局长史蒂文森和前副局长耶茨也接受了问讯.史蒂文森向议员表示,他没有理由怀疑早些时候对《世界新闻报》窃听的调查是不全面的.


虽然史蒂文森极力为警方辩护,但自己仍逃不过黯然辞职的下场,7月17日,他不得不宣布辞职.因为舆论强烈批评他曾聘请《世界新闻报》前副总编辑沃利斯作为警方顾问,更有媒体披露称,史蒂文森曾在沃利斯担任公关顾问的豪华温泉浴场享受,花费高达1.2万英镑,这才是他辞职的直接诱因.

对此,史蒂文森也为自己辩护.他称自己聘请的沃利斯,跟卡梅伦聘用的库尔森为个人公关顾问不同,“沃利斯并非因窃听丑闻被迫引退”,暗示卡梅伦更为不当.

确实,卡梅伦首相也已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焦头烂额.他除了被指雇用了库尔森为自己的新闻官,甚至还被指怂恿非法窃听.舆论称,这是卡梅伦入驻唐宁街10号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危机.

对此,卡梅伦自然不敢掉以轻心.窃听丑闻之际,卡梅伦正在南非访问.为此,他希望英国议会推迟休会,以便他回国后就窃听案作出进一步说明.7月18日,卡梅伦发表讲话并尽力与伦敦局划清界限.他说,尽管伦敦局和英国政府都一度雇用《世界新闻报》前主要人员,但两者在“规模和形式”上没有任何共同点.

尽管卡梅伦极力“撇清干系”,但还是无法消除媒体和反对党对他及其领导的联合政府的指责.更何况,反对党正欲利用这一机会“迎头痛击”.

不得已,卡梅伦提前两天结束访问,匆匆赶回国内.

7月20日,卡梅伦回国后立即出席英国议会下院紧急会议,就窃听丑闻回应质疑,并再次为雇用库尔森为自己的新闻官感到后悔,他说:“就我雇用他的决定而言等这是我的决定等当然,我后悔,对这一事件造成的一切感到遗憾.”他说,如果能预见到这些负面影响,“我不会向他提供这份工作,不过,你不能事后诸葛亮,你只能现在作决定,生活下去,从中学到些什么.相信我,我学到了.”

然而,反对党工党议员并不就此“写账”,继续施压,要求他道歉.

事实上,卡梅伦如今坚不道歉的“理由”确实已不成立,他当初回应说,库尔森一直称不知晓与窃听丑闻相关的信息,如果有证据证明库尔森说谎,自己就会道歉.“我持有一种老式观点,那就是被证有罪前,他是清白的.如果最后证明他向我撒谎,那时,我会深刻地道歉.如果那种情况发生,我可以告诉你,我不会退缩.”他并说如果库尔森的确说了谎,这是政府的“耻辱”.

如今,库尔森已被证实说了谎.如是,到底是卡梅伦的“耻辱”,还是英国政府的“耻辱”?

当然,反对党的施压,更主要由于卡梅伦被曝与新闻集团“过从甚密”,从而指控其怂恿非法窃听.

媒体称,新闻集团高层在2010年5月至今年7月间,与卡梅伦会面超过20次.之所以窃听丑闻在数年前已浮出水面,相关调查却不了了之,是卡梅伦手下的官员授意英国伦敦局要求不要重新调查.

对此,卡梅伦当然坚决否认:“有关唐宁街10号经由某种方式向警方一项敏感调查施加影响的说法完全错误.”

否认充其量自然只是消极应对,为了尽快摆脱被动,卡梅伦认定自己的最大责任是“收拾残局”.他说,已指派6人协助知名法官布赖恩莱韦森调查窃听丑闻,并评估新闻界的文化、行为方式和状况.他并承诺,由法官领导的调查小组将在12个月内公布调查报告.

尽管卡梅伦已经展开行动,但是,对他来说,糟糕并未消除,围绕这次窃听丑闻,英国国内还是首次出现要求卡梅伦引咎辞职的呼声,反对党工党仍然希望在卡梅伦与新闻集团的关系上大做文章.

工党领导人米利班德对卡梅伦进行猛烈抨击,并把窃听丑闻与近年来的一系列危机都联系到一起.

确实,要求卡梅伦“承担责任”,也并非反对党的“小题大做”.2007年时,库尔森就曾因《世界新闻报》涉嫌窃听王室成员而辞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随即被招至时任保守党主席的卡梅伦的新闻办公室任主任,主要负责竞选策划包装和媒体联络――因其职位重要而被称为“首席抬轿人”.在去年的大选中,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得到了新闻集团旗下媒体的全力支持.卡梅伦当选首相后,投桃报李,库尔森又担任了首相办公室首席发言人,直到今年1月才因窃听丑闻压力增大而辞职.7月8日,库尔森又因怀疑贿赂、窃听被捕.

此外,还有消息称,布鲁克斯去年10月也曾是卡梅伦44岁生日庆典上的嘉宾,而英国政府起初对外隐瞒了这一事实.

后来,卡梅伦不得不承认,在其执政的近15个月内,他与卡尔森、布鲁克斯等人一个月至少见面两次.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这确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反对党工党必然会利用这一丑闻竭力争取改变去年5月大选失利以来的颓势.因此,丑闻对英国未来的政坛格局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