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敏感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1 浏览:10788

摘 要:笔者认为新闻敏感就是常人眼里看不出新闻性的事物,你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新闻价值,并及时形成文字予以报道.是新闻人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将新闻意识变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论文解释了新闻记者的敏感是什么?同时解读了新闻敏感,以及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关 键 词 :新闻敏感;定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111—01

新闻敏感是新闻人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将新闻意识变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那么,新闻敏感是什么?新闻敏感怎样得来?它具体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需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思索见闻、不断学习实践,就会积累出新闻敏感.

一、定位新闻敏感

笔者认为新闻敏感就是常人眼里看不出新闻性的事物,你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新闻价值,并及时形成文字予以报道.

西方记者有句话:“新闻记者对新闻的嗅觉应当像猫儿对老鼠那样敏感.”笔者觉得,在中国不仅记者,应该说所有爱好新闻写作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有这样一个实例:

1981年,笔者住的村子刚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八位老人承包人参园子,由于老人们的精心管理,人参场为生产队盈利三万一千多元.参场那八个不起眼的老头也得到了实惠.于是新闻敏感定位在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因为党的政策才发生了“奇迹”.结果,以“党的政策好、八老不显老”为标题的新闻发表在当年10月的《牡丹江日报》,并引起强烈反响.通篇没有提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却尽显三中全会给农村带来的巨变.

二、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性的强与弱,有与无,其实就是一个人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能力问题.人们普遍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并不是说新近发生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能让公众感兴趣、受教育、得启发的事件或事实才更有新闻价值.

1990年大年初三早晨,按当地风俗,女儿、女婿要回门拜年.可笔者却看到,多位青壮年在路上拾粪,这让笔者眼前一亮.当时,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十年左右,农民由先前犹疑,到确信政策的长久性,敢于大胆往承包田里投入精力,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笔者采访了几位青壮年通过他们不回门拜年,过大年拣粪拾肥的做法,挖掘出农民对承包政策的认可.此谓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都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虽然不绝对,但也通俗易懂,说明,“物以稀为贵”,新闻价值相对要高.

某农民在自家小院种冬瓜,居然长出58斤的大个头,窍门在哪儿?原来距冬瓜根部20公分处,有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杂物坑,平时吃的剩菜剩饭、淘米水、鱼肠鱼肚都往里倒,天长日久,成了冬瓜能吸收的有机肥料.

某人从野狗口中救下一只被咬断了翅膀的鸽子,饲养三个月后想放生,可连续两次鸽子都重新飞了回来.

从采写拍摄这两条新闻中笔者体会到,事情新鲜,且还要有导向作用,这样的新闻才更有生命力.如,特大冬瓜的导向,在于使用什么方法让大冬瓜拼命地长;鸡宿在树上的导向,在于给小鸡以什么样的效仿对象;鸽子不离救命恩人的导向,在于弘扬热热爱大自然的美德.


三、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并不与生俱来,也很难靠书本上学来,它是实践积累与思考的结果,并且,要以“热爱”为前提.

1993年10月,笔者参加全县召开的一个报刊发行会议,会上发了有关报刊发行的文件、领导书面讲话材料.如果从会议材料中选取新闻素材,肯定缺少“新”意,但笔者的新闻敏感迅速锁定在领导的即兴讲话中.一位县委副书记谈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时即兴说:“千万不要上面一大本,到乡里一张纸,到基层群众就剩一嘎巴嘴了.”他反映了当时政策、文件浪费的普遍现象.由此,笔者写出了“要解决政策浪费”言论稿;县委宣传部部长在即兴讲话中谈到了如何消除报刊发行死角和发挥报刊作用问题,笔者写出“报刊的订与阅”一稿.而后,又综合领导即兴讲话关于报刊发行的要求,写出了“虎林报刊发行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次报刊发行会议,能写出三篇稿件在报纸上发表,靠的正是新闻敏感的不同来源.无论是专业记者还是业余通讯员,都必须胸有大局,有正义感,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不会犯导向性的错误.可以说,这对培养新闻敏感是至关重要的.要把自己摆在一般群众的位置上,深知群众的冷暖.同时又要站在群众之上,具有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怎么写作的思想境界.所以说,顾大局、识整体、深入生活、反映党情、党声、民情、民声,是形成新闻敏感,写出好新闻不可缺少的要素.

(责任编辑:范秀利)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