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也要讲故事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67 浏览:16198

作为一名对外报道编辑,笔者感觉企业新闻对外报道稍不留神就会显得迟钝、琐碎、呆板、艰涩,“小破稿”多,佳作少,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久前,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华大基因(以下简称华大)的文章,稿件从外国人的视角,用故事讲述了一家中国创新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或许能给企业新闻对外报道一些启发.

让稿件活起来,靠故事

企业新闻对外报道,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让稿件鲜活起来.传统企业新闻报道往往只关注事件本身,堆满数字、合同条款、专业术语,虽然要素齐全,读上去却冷冰冰的,这样的稿件国内读者都不爱读,更不可能吸引海外受众的关注.

让稿件活起来,靠故事;让故事抓人,靠细节.丹麦科学作家隆弗兰克(Lone Frank)在捕捉细节方面独具慧眼,穿插全文的视觉意象与冲突构成了稿件的灵魂.

稿件开篇用两段话白描华大总部周围和内部环境,外面是旧鞋厂,里面却像特护病房,形成一组视觉冲突;一排排顶级设备“嗡嗡”地工作着,规模竞超过所有美国基因学术研究机构之和,冲击普通读者对中国基因研究机构的理解;24岁的科研负责人和18岁的研究员,颠覆一般人对科学家的印象;地板上印着“美国制造”的“高科技玩具”对比西方工厂里堆放的“中国制造”,再次打破思维定势.


另外,对“基因引领未来”这条横幅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不仅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更与文中“科学狂人”、少年科学家的话语形成呼应,就像厂房喊出一句有力的直接引语,充满中国特色,又张扬着青春、不羁和对未来无比的乐观.

此文不乏精彩的人的故事,比如“科学狂人”创始者、研究天才基因的天才高中生研究员,但最大的亮点还是公司的故事.

中国企业发展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海外受众高度关注.但企业家对骄人业绩背后的真相往往讳莫如深,如果只让读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稿件就无法揭示公司成功表象内在的规律,也就失去了报道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利用华大创立、成长、成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串联起中国创新企业崛起的故事.写作上,并没像一般的稿件那样“张总说等王总说等李专家说等”反复注明消息来源,而是用权威口吻讲述不容置疑的事实.这样写,条理清晰,读者不会在繁杂的引语中迷失,但前提是作者对所写内容的真实性有完全的把握,这显示了《新闻周刊》权威、自信的传统,也显示出作者深入的调研采访.

深入采访是根本

深入采访是稿件上述所有优点的根本.据华大网站介绍,作者今年2月14-18日在该公司参观访谈.连续五天采访一家公司奠定了稿件成功的基础,何况这名记者还是国际知名科学作家,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反观一些国内媒体记者,极少愿意在一家公司上花费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常常满足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