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闻调查》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评价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64 浏览:10602

【摘 要 】从1996年5月17日节目开播至今,《新闻调查》节目一直坚持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主动探寻事实的真相,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追求理性和公正,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 键 词 】《新闻调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91-01

随着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纸质和电视传媒遇到了巨大冲击.作为大众传媒最普遍的形式之一,电视媒介正做出积极的调整——完善节目结构内容,使之更符合大众需求.新闻类节目作为电视传媒的立足之本,一直是电视工作者最重视的节目类型.其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观众群体中影响力最为广泛,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经常引发社会热议并能促进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调查》就是这样一档节目.

在《新闻调查》中,主题基本都符以下必备条件: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被遮蔽或部分遮蔽;调查由记者独立展开.这三个特点基本把《新闻调查》的基本内容、形式总结出来了.十几年来,《新闻调查》不断地致力于对真相的探索,面对各方压力和阻挠,制作人员始终坚持原则,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真正的为百姓提问为百姓解答,为百姓讨回应属于他们的公道.这一节目的宗旨明确,它特别注重新闻调查的“专”,围绕每期主题,由表及里地层层剖析,让观众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一个个案引发观众思考,从而揭示一个普遍的道理或共性的经验.通过调查事件的真相来为大众介绍经验,提供处理问题的做法;亦或是说出大众的心声,为纠正政府作为贡献一份力量.《新闻调查》真正起到了传播正确思想、弘扬高尚精神的积极社会作用.其理性思辨色彩浓郁,保持高度理性能够让主持人深入事件本身,尽最大可能彻底探寻事实真相.但这种理性并不是“冷眼理性”,在理性思考的同时节目也揭示人间冷暖的感性内心,把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的曲折动人,高度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选题上,除了关注一些社会热点新闻之外,《新闻调查》还特别关注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和能够产生社会影响的内容.从它的一些节目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例如:《运城渗灌工程》《药品回扣内幕》《向农民道歉》《南丹矿难内幕》《艾滋病人小路》《“非典”突袭人民医院》等等.我们可以发现,《新闻调查》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在某一个或几个类型上,而是具有发散性思维,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其中有“非典”等社会热点热议的,有关注农民农村的,有涉及民生基本生活的,更不失对艾滋病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注.这样广泛取材,能够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需求,让大家都能从节目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经验和做法.每期围绕一个主题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发热议,让新闻实现了1+1>2的可能性.这档节目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选题都非常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真正地做到了“三贴近”.《焦点访谈》也经常会做一些相类似的调查性报道,但是由于功能定位的不同,它经常成为党政机关的宣教工具,大部分的节目内容都与政府机关或先进人物的表彰相关.而《新闻调查》更多地关注“真问题”,百姓真正面临的困难,真正的“谜团”,而不是无疑而问的走形式.《一言难尽择校生》《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安全套进校园》《首钢如何面对首都天空》《天价住院费》《婚礼后的诉讼》等节目都能反映出这一点.新闻节目的根本所在就是能接地气,能够与群众相呼应,表达出群众的心声,为群众解惑支招,《新闻调查》为中国的新闻节目做出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其次,笔者认为,成功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必须能够让观众持续关注整期节目,并从中有所收获.《新闻调查》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查出许多幕后资料,在节目中把事件讲述的曲折又不失逻辑性,让观众逐渐被其吸引并主动展开推理.从事件的背景到结局再到引发的思考,都能够一一展开,使事件得到全过程展示,凸显了前期工作的细致周到.同时,记者的独立调查行为也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在调查过程中,难免遇到被揭发部门或者个体的阻挠,各种借口和拒绝甚至是恐吓都随之而来,坚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扬,他们顶住了压力,尽己所能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对事实进行最写实的还原.不仅如此,《新闻调查》也关注到很多被其他新闻节目忽略的小选题,他们认为,小选题也可以从理性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小选题也能够做出大文章.比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社教政治类二等奖的首播节目《宏志班》,利用小切入口探索发现与众不同的案例,从细节和事件的介绍和展开表现出深远的意义.再比如内幕调查节目《运城渗灌工程》,利用递进式探究的方法,由记者从向村边地头的农民发问开始,到村委干部到上级领导的步步深入,逐渐拨开云雾,揭露幕后秘密,引发社会热议和反思.这些精彩的节目都离不开巧妙的叙述方式和角度,运用各种手法由潜入深、层层剥离、感性讲述、理性剖析,更是促进了信息的二次传播并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新闻调查》十几年的历程,已经把它打造成了电视台的一档品牌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