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生新闻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3 浏览:8355

摘 要 :民生新闻全新的传播策略和理念,是党和政府宣传的重要软地,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贯彻的“落脚点”,担负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宣传任务,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也是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结果.

关 键 词 :民生新闻 优势 发展趋势

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是党和政府宣传的重要饮阵地,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贯彻的“落脚点”,担负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宣传任务.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它主要宣传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因此, 新闻传播只有把价值取向定位在人民利益和人民需要的方向上,才能从根本上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统一的喉舌,才能成为真正的沟通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纽带与桥梁.

一、民生新闻的优势.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新闻取材是丰厚的,内容是易受群众欢迎的.记者也能大有作为.观众最想了解的莫过于与己有关或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而且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全国而言的,具体到某一地区就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发生关系,这样,我们的报道对观众而言就会有较强的针对性,满足观众对政策、信息的一切需求.同时,又不断地追踪、寻找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人的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使整个新闻宏观的“信息总汇”呈现出浓郁的民生特色,深深地吸引着观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丰富多彩当前又处于改制时期,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同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呼唤着精神文明建设,所有这些使得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越来越广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需要用崭新的知识为他们怎么写作.有力度、深度,带有怎么写作功能的民生新闻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这也为社会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就拿广东珠江台的《今日关注》来说,开放性和观众的参与性是节目成功的金钥匙.大力发动观众用个人DV第一时间记录事件发生、进展和结局,拓宽新闻资源空间,以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节目组还开设一个以《今日关注》命名的专题网页,设立观众论坛,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构建节目与观众互动的双向通道.通过开通、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的观众报料平台,由专责编辑负责收集整理,对有价值的一组新闻线索提交监制,再安排记者前往采访.形式上: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事件进行报道,力求声画到位,充分表现电视新闻的优势,在播出时再由主持人进行点评,形成收视亮点.对当天重大或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作深度报道和追踪,多角度组合式报道. 要求以多种形式报道事件,如记者直击、现场直播、异地连线等;观众可实时通过、短信或网站对此事件发表见解或提供相关信息,由编辑先选编,再由主播点评;邀请事件当事人或有关专家到新闻直播室对新闻事件进行访谈、述评,与广大观众实现良性互动,加强了新闻与观众的相互交流,调动观众介入新闻,谈观点,说看法的积极性,培养和增强观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开拓电视新闻的深度,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把电视新闻办成有“群众意识”及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晚报”式的新闻类直播节目.

二、民生新闻发展趋势与探索,民生新闻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在当前社会环境和发展趋势下,又彰现自身的弊端.要探索和研究民生新闻合理性的发展趋势,需要剔除落后因素,开陈创新,正视新闻的严肃性,但又需结合民生新闻特点,打造出一流的“民生新闻”节目.整体概括出来,可分为三个方面,探索性研究其发展趋势:一是理清“大民生”含义,突破小民生,在新闻民生节目上深入挖掘.民生一词,所指广泛,意为“人民生计”,但作为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切不可仅仅只关注在“百姓琐事小事”方面,而应该结合新闻自身发展需要,拓展层面,从政策民生,社会公共新闻民生因素等多方面入手,切实突破“小民生”限制,打造出一流特色的民生节目;二是把节目“新闻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当前的民生新闻节目,走向低俗化、纯娱乐化趋势,而忽视了新闻性特点.这对民生新闻发展很不利.民生新闻,归根到底,是属于社会新闻范畴,既然是属于新闻,那么必须正视新闻的严肃性,这是个核心要素.在具备新闻特点和要素的前提下,适当性的增添些娱乐化倾向,对于民生节目的收视率,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绝不可以小失大,使得民生新闻失去新闻性而趋向娱乐性,否则,民生新闻将无路可走;三是要“怎么写作性”和“性”双面结合.民生新闻应该通过自己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搭建一个平台,借以培养老百姓的公共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公共事务,行使自己的舆论权利.而不是让新闻主持人充当一个“审判者”的角色,对民生事件进行过度的“媒体审判”,要充分了解电视媒体所担任的角色,是一个公共怎么写作的传播平台.只有这样,民生新闻的话语权,才有相对的性和积极性.

结束语:

综合所述,在胡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民生新闻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占据地方电视新闻的主流,成为融合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市井新闻等多种新闻体裁的综合性节目形态,并将成为公共话语的表达与沟通平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良性互动.那么对于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和研究,在当前形式下变得越发重要.论是党和政府的执政方针,还是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我们都必须明白一个现实: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有利于民生新闻不断改进与完善,也将促使研究者向着更加理性与纵深的层面思考电视新闻的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1]侯迎忠.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综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10-01.

[2]马淼,李莹.浅论民生新闻与舆论监督.新闻世界,2010-07-10.

[3]周玉明,攀登.电视民生新闻及其长远发展探析.2009-08-05.

[4]李永鹏.民生新闻在地方性电视台的应用.科技资讯,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