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55 浏览:20735

【摘 要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在丰富的办报实践中形成了深刻的新闻出版思想.本文对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进行了梳理,从中总结出了八点结论.

【关 键 词 】邹韬奋 新闻出版思想 现实意义

邹韬奋先生,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新闻记者.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从1926年10月开始主编《生活》周刊,他即着手改变以往的编辑方针,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在其办报活动中,他“时时立在时代的前线”,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自由”的主张.邹韬奋认为报刊要“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这成为他一生的追求目标和实践标准.1944年邹韬奋因病于上海逝世,终年50岁.后来为他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怎么写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一、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

(一)报刊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社会改进为目的.“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震动很大.他以满腔热忱寻求抗日救亡的道路.报刊在伟大的事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邹韬奋认为:“我们要借本刊对民族解放前途,对大众解放前途,尽一部分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为办本刊而办本刊,只不过把本刊作为努力于我们大目标的一种工具.再说得明确些,我们是在民族解放、大众解放的大目标之下,努力于‘一部分’和‘一种’的工作”.

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邹韬奋指出:“我们办周刊心目中无私于任何人,无私于任何机关”;“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势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生活》周刊是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目的”.可见,邹韬奋认为办报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社会,而这“社会的改进”,是“常站在社会的前一步,引着社会向着进步的路上走”.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刊思想.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邹韬奋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1936年邹韬奋在创办《生活日报》时曾说过:“理想的《生活日报》:必须是反映全国大众的实际生活的报纸,必须是大众文化的最灵敏的触角;必须是五万万中国人(连国内国外的中国人合计)一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他还进一步强调:“我们希望《生活日报》成为真正人民的报纸.”“言论要完全作人民的喉舌,新闻要完全作人民的耳目.”他在《<生活日报>的创办经过和发展计划》一文中更加明确地向社会告白说:“我平生并无任何野心,我不想做资本家,不想做大官,更不想做报界大王.我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要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

(三)重视受众,注意读者需要.邹韬奋在办报过程中非常重视受众,注意读者的需要.1926年邹韬奋接手《生活》伊始,就说明“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本刊向来的态度是尽量容纳读者的意见,不但读者通信专栏为此而设,即其他文字,凡来稿之有价值有趣味而与此旨相合着,无论意见或有异同,无不公布以做公开的讨论,今后仍本此态度,容纳民众之意见,使本刊对于民众有相当的贡献.”他认为新闻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想着读者,大众刊物更要顾及到一般读者的需要.“过于专门性的刊物,只要顾到它那特殊部门的读者的需要就行了;关于推进大众化的刊物,便须顾到一般大众读者的需求.一般大众读者的需要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当用机械的看法,也没有什么一定的公式可以呆板地规定出来.要用敏锐的眼光和深切的注意,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粮食’:这是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必须负起的责任”.

他认为报刊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切合民众的需要:“一个刊物要想深入各社会层去,内容形式都要求通俗化.”他说:“大众文化的基本条件是要大众化,是要不忘却大众,是要切合于大众的真正需要,是要能培养大众的伟大的力量,是要切合于大众的容受性.”

(四)办报刊抓“一头一尾”.夏衍回忆韬奋在香港办《大众生活》的情况时说,韬奋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办刊物的经验是亲自抓‘一头一尾.’‘头’是社论,‘尾’是答读者来信(也就是‘信箱’和‘简复’).”

邹韬奋非常重视言论的写作,自从接办《生活》周刊,他说:“每期的‘小言论’虽仅仅数百字,都是每周我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他写的言论敢讲一般报刊所不敢讲的话,能对苦闷中的青年读者给予适当的有益的指导.

抓群众来信这个“尾”,这是办好报刊的基础.在邹韬奋看来“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来信,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一片.”最初,读者的每封来信他都亲自拆阅,亲自复信,后来来信实在是太多了,才找几个人帮忙;但所有复信仍然坚持由他口授大意,别人起草报经他修改,最后由他过目签名后再发出.他说:“信箱里解答的文字,也是我们聚精会神的一种工作.我们不敢说我们解答的一定怎样好,但是我却尽了我的心力,有时并代为请教我认为可以请教的朋友.”

(五)刊物要办出特色、办出个性.邹韬奋非常重视报纸刊物的个性或特色.在《几个原则》一文中,邹韬奋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的精神.”“要造成刊物的个性或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

邹韬奋举了《生活》周刊的例子来说明怎样造成刊物的个性,即创造的精神.“它的内容并非模仿任何人的,作风和编辑也极力‘独出心裁’,不愿模仿别人已有的成例.单张的时候有单张的特殊格式,订本的时候也有订本的特殊格式.”周刊的这种创新当然引起当时社会的注意,并被同行所模仿,这时邹韬奋创新的脚步是不会停滞的.“更竭尽心力,想出更新颖的格式来.单张的格式被人模仿的多了,便计划改为订本的格式;订本的格式被人模仿的多了,便计划添加画报.就是画报的格式和编制,也屡有变化.”他最后强调,每一种新刊物,只要看到它的格式,是否是处处模仿别人的,就知道它的前途了.

(六)力求大众化的文风、精警的内容

“文风”问题是报刊特别要注意的问题,邹韬奋认为文风要适应大众需要,强调文风应该是“大众化的”,他把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所以,特别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在《创办<生活日报>之建议》中,邹韬奋就说:“本报并为辅助教育普及起见,用最浅显之文笔,描写复杂之事实,凡深僻之字句及古典,均力求避免.”在接办《生活》周刊之后,他明确提出文字要“力求浅显”,力避“诘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利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

与大众化文风相对应的就是精警的内容.对于这一点,韬奋要求要尽量使“读者费少许时间,即可明了中外大势.”他说:“读者不一定希望消息的繁多,而要新闻的准确敏捷;不一定希望消息的繁复,而是内容的简明化系统化.”刊物的内容力求精彩,是保证少而精的根本.他说:“更贵精不贵多,要使读者看一篇得一篇的益处,每篇看完了觉得时间并不是白费的.要办到这一点,不但内容要精彩,而且要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写出来.要使两三千字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的两三万字的作品.”

(七)以身作则的新闻专业主义

为了给读者提供所需要的“精神粮食”,在工作中,邹韬奋以身作则,对每期的编务,从组稿、审稿到校对以至版面设计等,都一一过问,有的还亲自动手,其精品意识,表现在办报刊的全过程.

在内容上,要求客观、公正.他认为,事实是神圣的,不应有丝毫成见,这是取舍来稿的前提条件.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即使前辈或名人来稿,也一律不用;符合条件的,就是后辈或小人物的稿子,也照样刊登.

在文风上,要求通俗易懂,力避佶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采用明白通畅的平民式文字.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文章,要求编辑尽力做好文字加工,使群众能理解,聘请学者撰写专论时,也要求写得深入浅出.在编排上,要求新鲜活泼,有个性,力戒一般化、老面孔.为此,就要向先进学习,不但在国内学,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国外报刊的内容、编辑、出版、言论态度、政治立场等一一进行比较,作出评价.他提倡主动积极地学,能“独出心裁”,反对不动脑子,照抄别人经验的尾巴主义.他主编的报刊,单张有单张的特殊形式,订本有订本的特殊形式,而且经常换新.

在出版上,要求准而快.准指准时和准确.按时出刊是办出版物的起码原则,邹韬奋严格坚持这一点,即使战争时期也如此.他主编的《全民抗战》,由汉口迁往重庆,他和编辑人员一起坐飞机赶到重庆,一下飞机,就直奔印刷所看校样,争取及时发行.对刊物的校对工作,他的努力目标是没有一个错字.为了避免差错,他在校对时总是聚精会神,十分紧张.他曾有这样的自我描述:“坐镇到版子铸好上机,然后放心走出印刷所门口,东方已放射出鱼肚白了,我在精疲力尽中好像和什么人吵了一夜的架!”“快”字对出版业、特别是新闻业尤其重要,失去快,新闻就要变成历史.他要求快到“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消息“捉”到手.

(八)新闻工作者的修养问题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问题,是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邹韬奋强调报刊应该有大公无私的独立精神,报刊工作人员必须有独立的人格.邹韬奋一生从不受任何势力的指使、威胁和利诱,也从不迁就私人情面.他所主持的报刊,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和利诱,从不低头;尽管报纸一次次被查封,对丑恶势力的揭露和鞭挞,却依然是尖锐泼辣,真正做到了“挣扎奋斗至最后一步”、“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不义屈.”

其次,邹韬奋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他说,“继续不断的努力和继续不断的研究,是事业成功之母,是可贵的精神”.他赞同友人周孝庵所提出的访员应具备“忍耐性格”,要“视其报之生命与吾同,务勤奋耐苦,以战胜困难”.他说,“能视事业如生命,事业未有不兴的,岂仅报业为然?”


第三,新闻记者的活动要有正确的动机.“说得具体些,便是要为社会大众的福利而活动,不要为自己的私利而活动.”他跟范长江闲谈时说到,“我所敬重的朋友都是有事业的兴趣而没有个人的野心.”因为在他看来,没有野心的人才不至于利用从事业上得到的社会信用做自己升官发财,乃至种种私图的阶石.

第四,读者至上的怎么写作精神.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坚持的是“报刊必须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为中国人民大众怎么写作.”在一生的办报实践中,邹韬奋先生坚持为读者怎么写作,他在报纸上设立《读者信箱》栏目,并亲自处理读者来信,积极代读者办事、购物,设立“出版部.”后在此基础上又设立生活书店,组织读者参加社会活动,如“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组织读者捐款捐物,开办伤兵医院等.

第五,记者的专业素质.邹韬奋从周孝庵所编的《最新实验新闻学》中列举了四条出来:“(一)须下笔迅速而清楚.(二)须能在嘈杂之场所而不乱文思.(三)须善于记述问答式的文字.(四)须有推考力.”

二、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发挥报刊的指导作用,改进社会,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要目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进社会的宗旨,主要是通过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实施舆论监督来实现的.从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舆论监督以来,中国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强调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导向问题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社会舆论各种各样,鱼龙混杂,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传媒工具,用正确地舆论占领思想阵地.

第二,改革开放以后,整个新闻事业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雷同现象.站在时代前列的新闻出版事业,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像邹韬奋所说的那样“更竭尽心力,想出更新颖的格式来”,而不是成为“尾巴主义”.

第三,现在我国部分新闻报刊和广播电视有明显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一些网站等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竟的大肆渲染暴力犯罪、甚至的内容,低俗不堪.另一方面,部分报纸刊物过分强调自己的高品位、高雅,脱离了大众.

第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异常严峻.部分新闻工作者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搞“有偿新闻”,收受当事人的各种各样有形和无形的贿赂而出卖良心和道德.因此,学习邹韬奋新闻思想,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为人民大众怎么写作,为读者怎么写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应常办常新,大至希望工程,小至为需要帮助的人士募捐,都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情.

可以看出,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有关论述中蕴含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邹韬奋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他对编辑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参考资料

《邹韬奋文集》等.

(作者单位:马征,兰州大学传播学院06级研究生;陈璐明,华中师范大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