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话语十年变迁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87 浏览:55483

【摘 要 】《人民日报》作为机关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消息可靠性和政论的严肃性在中国具有极高的权威.本文对2000年―2010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发展轨迹做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使党报社论在保持严肃性的同时能“贴近时代、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关 键 词 】新闻话语 《人民日报》 国庆社论 变迁

一、

建国以来,《人民日报》每年在10月1日都会发表国庆社论(在等时期的少数年除外).国庆社论的标题和关 键 词 都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多数年份的国庆社论都使用了极具特点的语言,借此可观察中国发展和改革的轨迹.

在中国文化史里,“话语”(英语为Discourse)一直没有很明确概念,也没有太多学著注意到从“新闻话语”的角度去研究分析.直到荷兰学者梵迪克的著作《作为华语的新闻》在中国被翻译出版后,才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对“话语”产生兴趣.话语分析的方法给社会科学的研究分析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将新闻理论研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话语”所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话语”是与语境或“语言使用环境”相关联的语言活动,更简单地说是一种“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活动”.①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改革和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话语和话语方式正在不断经历重大的革新和变化.中国话语在继承中国话语历史的同时,也在吸收西方的话语和话语方式,话语和话语分析方法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

广义的话语,有声音和书写的符号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正属于后者,即“文本”.本文选定新世纪前十年的国庆社论为分析的文本,时间跨度为11年(为便于表达,概称为十年),文本为11篇,十分有代表性和特殊意义.首先,这十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后,《人民日报》影响更大、风格更成熟;其次,近十年以来的国庆社论还未见有专门的研究和著作,因此研究更具有独特意义;最后,新世纪前十年的结束,恰逢国家“十一五”规划也胜利完成,《人民日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所起的引导作用更加凸显,对此十年的国庆社论进行总结与盘点势在必行.

二、

《人民日报》是的机关报,因此其社论所具有的权威性、指导性是其它党报社论无可比拟的,而国庆社论更是首当其冲、意义非凡.

《人民日报》的社论大致可以分为,宣传党的思想路线的社论、配合重大新闻的社论和节庆社论等几种,国庆社论正是属于节庆社论.“提到节庆社论,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应景评论’.元旦社论总是辞旧迎新,‘三八’社论总是保护妇女,‘五一’社论总是劳动光荣,‘六一’社论总是祖国花朵,‘七一’社论总是伟大的党,‘八一’社论总是钢铁长城,‘十一’社论总是巨大成就”.②在《人民日报》的不断改革下,国庆社论形式和内容都取得了一些突破,这不仅归功于其撰稿团队有极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更因为它能站在党的高度和时代的高度,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来发出声音、引导受众、影响社会.


从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有以下特色:

1、从主题和内容来看,国庆社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对每年各个方面建设成就和取得的重大突破进行集中展示,着重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宣传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方针.

2、从风格上来看,国庆社论以庄重大方、严谨朴实的“严肃性”为主调.深刻的分析总结和鲜活的语言使得“情在理中、理从论出”,既保证了国庆社论的严肃性,也让国庆社论更具可读性、更吸引读者.

3、从作用上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庆社论注意紧扣时代脉搏、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和谐起了积极的宣传和指导作用.

4、“经济建设”是国庆社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每篇社论一般要占一半以上的篇幅,这也体现了国家发展的重心.国庆社论以节日为由头,透露重大决策,传达最新意图,借以让人们更加关心国事.

三、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规格高、影响大,在标题设计、篇幅控制、语言特色的表现上,国庆社论的话语建构功能都发挥了极高的水平.“话语之方式乃思维之方式,话语之建构乃精神之建构.”③通过对国庆社论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话语的建构性,既包括了建构“客体”,也包含了社会主体.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将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当代中国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进行分析.

1.国庆社论标题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首先列出1990年到2010年的国庆社论标题.之所以前十年的也一并列出,是因为这样便于对比研究找出前后的联系和变化.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十年标题中选择最多的动词是“建设”,还用过“书写”、“奋斗”等词,但比较少有较明显的重复.标题的语言选择多数都是动态的,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发现国庆社论特有的号召性.

国庆社论的副标题,除了2000年是“国庆献词”外,近十年的其他年份均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XX周年”,但在2009年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加上了“热烈”二字显示2009年国庆的与众不同,强调了这一年特别的意义,运用得恰到好处.

有研究者在比较分析了《人民日报》1990年―2000年的国庆社论标题后,认为“单从标题看,人民日报的节庆社论难免有雷同模式化,用字和句式都差不多.比如,‘奋斗’用了5次,‘前进’4次,‘满怀信心’3次,‘迎接’2次,‘开拓前进’2次,句式‘为等而奋斗’出现3次.”④纵观近十年国庆社论标题,这一现象有了一些改观.通过分析,我们也能发现国庆社论的标题并不刻意标新立异、追求轰动,但其语言却用词精准、句式简练、大气磅礴,起到了“居文之首,勾文之要”的作用.

2.国庆社论篇幅分析

2000年―2010年11篇国庆社论的字数平均为1543字(只计算汉字数).比起新中国成立时期平均4146字和时期平均3935字,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国庆社论的篇幅算很少了.国庆社论的不断“瘦身”,减少了很多理论的讨论和官话、套话、空话,使社论的作用得以加强,也必然会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国庆社论语言特色分析

国庆社论语言风格一般以庄重平实为主,“行文典雅、概括性强”,读来让人精神振奋.国庆社论的开头多数是开门见山、直点主题,但也有像2008年《祖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和2004年《祝福你,伟大的祖国》等例外,社论开头进行了一些描写,以充分烘托出国庆举国欢腾的气氛.

总体来看,国庆社论能做到情理交融,振奋人心,“时而侃侃而谈,就事论理,雄辩滔滔,智慧达观,解释惶惑;时而娓娓道来,寓情于理,平等交流,相扶相助殷殷相期;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引经据典,涉笔成趣等”⑤

有些词汇过去几个时期曾提及,如“资产阶级”、“”、“繁荣”、“企图”、“生气勃勃”等一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词汇,但最近十年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国庆社论中.而“走向世界”、“发达国家”、“国际化”、“生态环境”、 “”等一系列新词汇,却开始出现在近10年的社论中.

四、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竞争更加残酷.《人民日报》社论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社论的表现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足以使它在“眼球争夺战”中失去应有的竞争力,社论的轰动效应会渐趋弱化,读者也会日益减少.⑥因此,社论改革还是任重道远的.对近十年国庆社论的历史发展轨迹做概括和梳理,就是希望能借助话语分析的方法找出今后党报社论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党报社论保持严肃性和高规格的同时树立亲切活泼的文风,最大程度地提高可读性,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