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项衔接机制”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82 浏览:22448

[摘 要 ]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设计与专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大赛、勤工俭学创新、学生实习就业,以及创业教育需求这几个环节结合不紧密甚至脱节.基于“五项衔接机制”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可以通过知识衔接、技能衔接、平台衔接、资源衔接和扶持衔接,有效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 键 词 ]五项衔接机制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5843(2013)06-0150-03

[作者简介]赵俊,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研室主任;曹前贵,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安徽合肥230601)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相应专业资格考证相关度低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仍然采取“三段式”的教学模式:第一学年主要开设公共课,第二学年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主要为专业技能课和毕业实习.但是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大学几年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证的相关度很低.有些院校将专业资格考证安排在大三或大四,而此时不少学生急于求职不能安下心来考证;有些院校甚至将专业资格考证直接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剔除出去,让学生自行选择考证.其最终结果造成学生考证意识淡薄,以至于直到毕业专业资格考证通过率仍然较低,就业砝码过轻.


(二)校内实训没有针对性

从实验实训情况看,目前验证性的实训较多,而结合工作需要的实际操作较少,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具体表现在:有些学校的实训室形同虚设,只是在实训室配置了一些电脑,没有安装相应的实训软件;有些学校虽然硬件、软件都配备比较齐全,但是由于没有参照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来安排实训,最终导致实训内容没有针对性.由于实训内容与专业技能大赛的相关度较低,直接导致学生在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时表现不佳.

(三)勤工俭学未能与学生能力提升相结合

目前许多学校普遍认为勤工俭学是贫困生的“专利”,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大多侧重于劳务性,其工作性质普遍与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脱节;而当学生自发去校外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时,权益又往往会受到侵害.

(四)校方与产学研实习基地合作存在瓶颈

其一,目前一些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量较少且方向仅局限于一两个行业,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经历与其将来应聘的岗位不一致;其二,一些学校未能将学生实习与其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导致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兴趣不大;其三,一些企业担心技术和管理方法被泄露,以及实习本身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不便等原因,而不愿接受学生实习.

(五)创业孵化系统与创业教育没能有效配合

在大学进行创业孵化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的最佳选择.据统计,美国目前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近一半出自大学的创业孵化,相比于美国令人瞩目的大学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效果,我国相关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学院派的创业老师多半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很难解决实战问题.而将希望寄托在临时应景的企业家身上,也有诸多不妥之处:企业家不熟悉教学规律,讲课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强,课堂效果不佳.同时,高校在创业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滞后于创业实践的需要.我们的创业教育没有根据学生在创业孵化各阶段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开展,导致创业孵化系统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和效果.因此,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培训机构,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拓展与延伸.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参考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深入研究实践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我们构建了“五项衔接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型(见图1),通过实现知识、技能、平台、资源和扶持五方面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核心理论教学和专业资格考证相结合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是增强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促进成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影响下,核心理论教学内容要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核心环节:(1)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的考试时间调整课程开设时间,尽可能使学生学完以后有一段复习的时间再参加考试;(2)引导学生理性考证,因为“职业资格证”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什么“证”都需要考,避免学生考证跟风;(3)应在授课教师中成立专门考证研究小组,建立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帮助学生把握资格证书考试的重点和规律.

(二)实验室实训和各级专业技能大赛相结合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从2008年起,教育部每年都要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自全国各省、市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顶尖参赛团队汇聚在不同的参赛地点展开竞技,大量专业化的公司也聚集到竞赛现场高薪招聘获得大奖的学生.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什么水平的人才才是企业所渴求的,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为此,高校实践课程在实训环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的大纲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见图2).(1)根据各级专业技能大赛的硬件和软件配备条件来建设专业的实验实训室,避免实训室建设时可能造成的大量资源浪费,实现“以赛促建”.(2)将专业技能大赛中的比赛项目作为学生到实验室实训时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实现“以赛促学”.(3)将职业技能大赛写入实训教学计划当中,使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优秀学生以组成参赛团队,提前进行深入系统的训练和指导,从而实现“以赛促教”. (三)学生课余和勤工俭学创新相结合

勤工俭学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勤工俭学次数和水平都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属高度相关.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核心环节:(1)改变勤工俭学只是贫困生专利的思想观念,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2)高校勤工俭学管理部门或各系部应广泛与地方企业建立长期密切的联系,及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与其专业相关的信息;(3)学校应在加强安全教育与法律意识培养的前提下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检测期到企业;(4)对学生要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学业和之间的矛盾.

(四)产学研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相结合

产学研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相结合的方式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相结合有助于企业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和储备人才,这既减少了单位在就业市场选人和试用的经济成本,又节省了大学生适应单位环境的时间成本.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的有效融合,使得学生不必顾虑在该实习基地所接受的培训和积累的经验与将来求职时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一致.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针对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设置课程,提升教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克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低水平重复等问题@.

为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区域选择上,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主动整合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平台;(2)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模式,例如依托人脉资源,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3)通过严抓实习基地质量管理形成口碑效应,如果毕业生在用人企业中表现出色,将进一步促进更多的企业吸纳本校毕业生前来实习,使实习与就业形成良性互动.

(五)创业孵化系统和创业教育需求相结合

大学生创业孵化系统和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思路不清、方法不对、条件不足等难题.为此,我们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利用孵化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支撑平台,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场地、政策、保障、援助及相关的公益性怎么写作.(2)在大学生创业项目定位、创业培训课程开设、创业培训方式选择、创业实战演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提升学生创业实战的能力.(3)不定期邀请创业教育专家、成功创业人士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开拓他们的视野.(4)指导大学生如何有效申请创业资金、小额贷款及科技三项资金扶持.

基于“五项衔接机制”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逻辑顺序,通过实现知识衔接、技能衔接、平台衔接、资源衔接和扶持衔接,可以较大程度上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