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变得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学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57 浏览:20721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从2006年秋季在我省开始实施至今已有7年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感到数学课越来越难教,学生也感到数学越来越难学.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不当之处请同行们与专家斧正.

1.教材原因

1.1 内容过多、新增知识点过多问题

高一年级一学年要学必修四本书;高二年级理科一学年要学必修一本书,选修2-1、2-2、2-3三本书,另加4-4、4-5两个专题,共六本书;高二文科一学年要学必修一本书,选修1-1、1-2共三本书.高二下学期还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准备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三整个学年进行总复习,迎接高考.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如此快的教学进度,如此重的负担,是新课改前从未遇到过的,学生很不适应,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数学难学,害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在我们这里,学生刚进高中就忙着请数学家教.

1.2 难点集中问题

“主要梯度不明确,有些题目难度较大.”[1]习题的难度问题最终转化为师生的负担问题.习题一难,学生做作业花的时间就多,学习负担必然加重.教科书A组题目难度较适中,B组题难度 较大.但B组题又不能不做,万一考试考到了这类题目怎么办?学生做不来,第二天教师上课时得讲这些题目,必然占用教学时间,这样又会影响新课的教学,影响教学进度.于是有的教师只好利用晚自习时间上新课或讲题目,师生负担岂不加重?

1.3 模块之间知识体系割裂问题

必修4中有三章: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中有三章: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二章数列,第三章不等式.必修5中的解

三角形一章完全可以放在必修4中来讲.必修5中的线性规划应放到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后面学习,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一些,学生接受也容易一些.必修3中统计安排了16课时,选修1-2和选修2-3中均有统计案例,编者意图是体现知识模块的“螺旋上升”,但笔者认为可以整合到必修3中.必修2中讲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约18课时),安排了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而将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放到选修1-1和选修2-1中,将解析几何的知识体系割裂开了.

1.4 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问题

如因式分解,初中教材不讲“十字相乘法”,学生不会此法,而高一教材必修1中又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十字相乘法”,这就给高一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再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学生在初中时学得少,不够熟练,到了高中,学生做这类习题错误百出.初中数学教材大大削弱了平面几何的推理论证,到了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时就面临平面几何定理不熟悉、立体几何推理论证能力薄弱的困境.

1.5 使用信息技术适应性问题

“教材中明确要求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较多.现实情况是:许多地方、许多学生连一个像样的科学计算器都没有,老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达不到教科书的要求.”[1]情况的确如章建跃先生所言,在城市和农村的大多数中学教室里多媒体设备达不到要求,教师和学生手中也没有教科书中使用的那款科学计算器,老师们也无法按课本要求操作示范.

1.6 新教材有关栏目的设置问题

应该说新教材设置的“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是新课标教材的一个亮点,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积极作用,但真正实施起来又困难比较大.首先是花去的时间太多,一堂课教学任务往往不能完成,影响教学进度;其次,学生探究不出教师期望的结果.所以老师们感到困惑,感到无奈,只好“忍痛割爱”,对这些栏目很多是一带而过,走过场.

建议:(1)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处理.

(2)数学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争取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购写合乎教科书要求的科学计算器,力争教师和学生人手一个.


(3)宁可教学进度慢一些也可坚持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坚持一年半载必有收获,学生思维能力必然会大大提高,后续教材的教学进度自然会快起来.

2.教师原因

2.1 教育、教学理念问题

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经历过新课标教材的培训,拿到了市级或省级的培训结业证书,可是几天的培训究竟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因为老一套教法“驾轻就熟”.尽管有的人嘴上讲新课标理念头头是道,但是实际上课又回到传统教法.

另一个问题是现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太多,除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外,还有“生本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理念”、“幸福教育理念”、“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理念”,等,新的理念太多,令人目不暇接.领军人物、教育专家不断涌现,纷纷登台做报告,吹嘘自己的理念是最好的,老师们头脑里塞满了各种理念、理论、经验,叫老师们如何去实施?笔者曾听到有老师在办公室大叫:“这个书我真教不来了!”

2.2 教学要求的把握问题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越出越难,受高考试题的影响,受大量教辅资料的影响,老师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喜欢补充高考试题,热衷讲解题技巧.平时教学向“高考要求”看齐,学生肯定接受不了.老师们信奉的金科玉律是:“要求学生渡过题海,教师自己必须先跳进题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

2.3 教学方法不当问题

基本上是教师自己讲得多,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得少,合作交流得少,师生互动得少.

建议:(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少讲或不讲,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坚决按课标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拔高.高一、高二课堂教学及测试不能按高考要求,拒绝“一步到位”.

(3)不搞“题海战术”.现在市场上教辅资料泛滥成灾,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最多拥有一本好的教辅资料即可,不能多多益善.

3.学生原因

3.1 初中教材基础知识大大削弱(例如平面几何),有的知识点放到高中教材中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的知识少,底子薄,到了高中不能适应如此快的教学进度、如此多的知识内容,如此难的习题、试题.

3.2 高中年年扩招,致使高中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3.3 现在的高中生是“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农村留守儿童,娇生惯养,隔代抚养;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上不够刻苦、不肯动脑筋,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受社会上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读大学不划算,没有什么意思,“大学生毕业后也难找到工作,不如高中毕业后出去打工.”于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对学习不感兴趣.

建议:(1)教师要研读初中数学教科书,如发现知识点缺差和不足的地方,在课堂上适时补充.

(2)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3)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崇尚读书、勤奋学习”的氛围,摒弃世俗的、功利的观点,帮助青年学子端正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积极稳妥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人教版“数学课标教材(A版)”实验工作回顾与思考[M].数学(A版)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余锦银.一线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六个困扰[J].数学通讯.2011年第1期.

[3] 方精忠.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J].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月第1卷第1期.

[4] 方精忠.质疑?猜想?探究?创新[J].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