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学生为何少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20 浏览:32450

世界还会有政府不希望提高大学生比例?没错,有的,那就是一贯特立独行的新加坡.至少他们希望大学生比例提高得不要那么快.

目前,新加坡有170多所小学,150余所中学,却只有20余所初级学院(大学预科),三所大学和五所理工学院(大专).小学6年后,在中学读4年(成绩不佳可以继续读第5年),然后进行分流,较少人进入初级学院,大部分人进入理工学院(大专),成绩实在不佳的则进入工艺学院(大约相当于中国的职高),学习实用的技能.从中小学到初级学院再到大学,这是一个明显的金字塔结构.

学生从各类院校毕业后,他们的起薪也根据他们所拥有的学历来制定,在国有企业控制国家经济的新加坡,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较少的大学生使得企业不必支付太多的薪水,不仅对国有企业有好处,对外来投资者也更有吸引力.

这样的政策还降低了国家的教育成本.就目前的情况看,有21%的新加坡学生能够上大学,不算各类奖学金,新加坡政府补贴了将近80%的大学学费.如果有一半或者更多的人都进入大学,国家的培养费用将是天文数字,其结果很可能是学校降低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成本,资源分散,单个学生能够分享到的师资将减少.这将违背新加坡“精英教育”的本意.

在其他许多国家,大部分人要读学士学位,甚至出现大批量的硕士学位.这导致一大批年轻人二十好几才出来工作,五十多岁最迟六十岁就纷纷退休,平均只工作三十五年不到.这对于人力资源过盛的国家来说不算什么,对于新加坡来说却无法接受.在新加坡,以男生为例,检测设他18岁从工艺学院毕业,当兵两年后才20岁,按照通常62岁退休的制度来算,可以工作42年.

和日本、韩国比起来,新加坡人在融入西方社会的时候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震荡,这加剧了新加坡人才流失的状况.特别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加坡人有5%~10%移居海外的发达国家.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如何吸引外国人才是政府的一大课题.如果新加坡采用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的制度,会给外国人才的移入设立更高的门坎儿,也会让本国人更容易移民出去.这对新加坡本身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分流,可以让国家有计划地把人才分配到特定领域内.比如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各个学府中电脑系学生的人数,在21世纪,政府提高了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院系学生人数.这种严格的人才分流制度,避免了为迎合市民需求而开设更多大学,结果导致大学生过剩,无法就业的情况.

有得必有失.新加坡保持较少的大学对社会也有一定消极影响,例如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对弱势群体不公,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等等.

有趣的是,政府给单身青年搞活动的时候也是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开的,也许是政府认为精英和精英结婚孩子会更聪明,同是高学历的人之间也有更多共同语言.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