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办学中提高应用型生培养水平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73 浏览:22641

作者简介:尹群(1958―),男,江苏盐城人,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编者按:江左繁盛,紫金苍翠.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南京理工大学的六十周年华诞.编辑部全体同仁齐心协力,通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约请学校领导和校内相关专家与学者,专门组织了本期稿件,作为校庆六十周年的一个献礼.历经六十年的沧桑,我校已由军工院校升华为覆盖理、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国内一流理工大学,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报(社科版)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成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窗口.浩浩乎秦淮,滔滔乎扬子;日月兮坦荡,星斗兮灿烂.未来充满朝气和希望,未来永远属于奋力拼搏的勇士.让我们携手共进,高挂云帆,为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激流勇进,开拓前进.

摘 要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南京理工大学一贯注重以这一显著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以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争取和利用外部资源,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成功地探索出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学校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等多元联合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 键 词 :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就业竞争力;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5-0001-04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势必要求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调整.其中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例,增强人才培养规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既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更是现代大学明智的选择.

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国防特色鲜明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60年来始终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1997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的9所高校之一.2010年,学校继而成为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单位”的7所高校之一.学校现有9个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含24个培养领域.至2013年,学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已达到40%.

在多年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学校努力顺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显著需求,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成功地探索出学校与校外各多元主体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目前,学校已与290多个企业、研究院所、国外知名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2013年5月,教育部调研组考察了学校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共建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工作站的建设、工作站在提高应用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现将学校充分利用外部合作资源、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与企业合作:突出以产品研发项目为抓手


学校在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其中79个基地获批成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承担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动怎么写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企业为研究生进站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研究生在校企双方导师带领下配合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或新工艺试验,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校于1995年与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举办工程硕士班、合作科研等.从2008年起,公司每年接收学校研究生到产品工程部进行技术学习和工程实践,公司为研究生安排了专门的工作场所,研究生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作,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沟通与交流,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想法,并协助部门完成了部分项目难题的攻关,如2008年,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导师带着研究生与公司技术人员一道,成功解决了公司在年度车型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产品虚拟分析技术等问题.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立后,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更加紧密,企业承担联合培养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工程实践经验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了公司产品的质量、性能等技术提升;更多的研究生到产品工程部进行工程实践,融入公司产品开发流程,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产品技术研发方案.通过参与产品研发的实战,研究生的所学更加贴合实际,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工程实践过程中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同陆续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一些论文. 实践证明,经历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践锻炼的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大增强,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与研究院所合作:突出以重大项目为依托

学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电集团14研究所、总装炮兵防空兵装备技术研究所等多家大型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校与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在与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中,注重并鼓励研究生参与重大项目研究工作.重大项目对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具有很高的标准要求,有利于研究生在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2010年起学校开展了这项试点工作,目标是通过联合培养,进一步密切双方在高科技技术领域的合作,培养出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较强、有一定工程管理经验的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为国家培养领导或参与高新工程的接班人.目前,借助于学校雄厚的师资条件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担的大量国家高新项目,在高性能等国防重点科研领域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和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博士生录取时就以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层次项目为主要依托,为每位博士生选择合适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使博士生从一开始就介入项目的研究工作.经统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都分别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国防科工委专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重大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空军重点预研项目等高层次研究项目.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和研究院科研的优势,实行“一年在校学习,三年进所科研”的培养模式.博士生的课程安排主要结合其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结构,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题研究课.基础理论课注重向博士生传授使用理论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将科研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学习中来;专题研究课主要是针对本学科国际研究的主流和热点,帮助博士生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先进研究方法,使博士生了解学科前沿,开阔学术眼界,提高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校所双方为每位博士生各配备至少一名指导教师,博士生培养计划除要求满足第一导师所在单位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外,在课程选择、学习方式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可按培养需要做出灵活安排,博士生定期进行汇报,由其所在学科组织考核.

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使校院所双方导师对彼此的学术优势、学术难点、工作和思维方式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找到了更多的契合点,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不断增强,有利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给博士生以更科学的指导.博士生也普遍认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双导师制的施行对拓宽其学术和工程视野非常有利,尤其是能够参与高层次和重大科研项目,对于增强自身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科研之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与国外高校合作:突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

学校已与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目前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工程师学校联盟等著名高校开展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吸收国外著名高校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怎么写作.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MU)是一所实力雄厚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该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位居全美榜首,其机器人研究所是世界上首个设立机器人博士学位点的教育机构,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研究机构之一.学校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中,该学科排名全国第一.2011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举办“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培养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国际化精英人才.

合作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了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围绕培养目标,学校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学生所修学分总数的3/4课程由卡耐基梅隆大学安排.在学校开展的部分核心课和扩展项目实践由美方教师承担教学,或通过美方进行远程交互式辅助教学,并全部采用卡耐基梅隆大学提供的英文教学资料和同步评价指标.学生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后,与计算机和机器人专业优秀人才共同学习,接受与美国学生完全相同的教育和培养,通过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异常严格的实践训练,极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办学,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受益颇多,办学能力和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学校深入了解了像卡耐基梅隆大学这样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跨学科知识学习、密集型工程实践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在学校推进“国际化教育工程”中被引进;借助于本项目的合作,学校已经引进了4门专业课程面向在校研究生授课,其中3门是经过卡耐基梅隆大学在机器人领域多年的教学积累而凝练出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机器人领域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学校每年安排优秀本科生赴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免费参加暑期课程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一流大学教学、科研和实践环境;根据办学需要,学校选派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外语基础好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培训;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帮助下,学校和计算机科学与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一些国际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等等.

四、与地方政府合作:突出适应地区产业

发展的人才需求

多年来,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1999年学校与常州市政府签订协议以来,共为常州市培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400多名,近年来又分别与常熟市、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南京市辖区等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在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注重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的特点,主动契合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2010年,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常熟市政府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熟分院”,并利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常熟市政府在财政资金和设备配套上对研究生分院的建设予以保障和政策优惠,并提供了620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和研究生培养用房.

常熟研究生分院承担的联合培养项目,完全是根据常熟市地方产业的人才需求而开设,主要涉及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专业,培养形式主要是合作举办工程硕士班、定向招收和培养当地研究生、向当地企业批量派遣研究生开展实践实习等.目前,常熟研究生分院先后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江苏省和常熟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包括苏州通润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常熟海晟电器有限公司、江苏瀛寰集团宏海物流有限公司、常熟市精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常熟滨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年都有一批专业研究生进入各工作站进行实习.2011年开始,在常熟市政府提供的经费支持下,常熟研究生分院又承担了学校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面向德资企业联合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项目,每年培养50名.目前,首批部分研究生已在德国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其余学生正在常熟地区德资企业实习.

学校在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今后,学校还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关精神和政策,积极开拓更为广阔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徐广联校对:张叔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