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办学特色

更新时间:2023-1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82 浏览:10938

摘要: 日本是世界上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高等专门学校作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紧密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产业界培养了大批的骨干技术人员,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 :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设置

日本是世界上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包括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修学校三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产生背景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实现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但三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一方面适应了不同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适应了日本产业、社会的各种不同需要.高等专门学校作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重点培养工科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在日本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发展

教育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做法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色.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始建于1962年,是伴随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的,创建起因是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中出现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当时已经存在的短期大学因以女性学生为主,以文科为主,无法担当起这一重任,高等专门学校应运而生.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是以“适应企业对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传授较深的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上所必需的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实施五年一贯制教育(其中与商船有关专业的学制为五年半),同时接受普通高中和工业高中的毕业生进入4~5年级学习,毕业生可授予准学士学位,层次类似我国的大专.

1962年至1975年是日本高等专门学校飞速发展的主要时期,专业以机械、电子、建筑、化工等制造业专业为主,紧密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产业界培养了大批骨干技术人员,对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四年本科的大学入学率大幅提高,在追求高学历的环境下,高等专门学校因其学制灵活、学科实用、立足地方、高就业率的办学特色,入学率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以国立学校为主.据文部省2013年统计,日本现有57所学校,国立学校51所,公立学校3所,私立学校3所,国立学校占到89%的比重.

按照日本学校教育法的规定,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必须以专业教育为主,并且最初规定只能开设与工业相关的学科,具体包括机械、电气、工业化学、土木工学、建筑学和金属工学.后来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学校教育法随之得到修改,加入了商船学科等.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情报科学发展迅猛,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电子工学和情报工学,对日本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看,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主要依据《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设置课程,以“深入教授专门知识,培养学生必要的能力”为目的,指导思想是以专业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坚持“宽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从内容上可分为一般课程和专业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根据课程计划规定,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下面以国立高等专门学校电气工学科为例,说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国立高等专门学校创建于1965年,设有机械工学科、电气工学科、电子工学科、情报工学科和物质工学科.电气工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核心,分为一般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种课程都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规定,一般课程的必修学分要达到75个,国立高等专门学校规定的一般课程学分为77个,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修满77个学分,电气工学科也不例外.学分在五年中的分配为:30、25、15、6、1.选修课设置在第四年和第五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没有严格要求,学分分配为4、24.专业课程按规定五年必修学分为82个以上,电气工学科的专业必修课总学分为71.5个,学分年度配置为5、9、21、17.5、19.必修课程的总学分达不到82,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专业课程又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毕业设计是第五学年的主要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

电气工学科是应用型学科,实践课程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即使是理论课,也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操作课程的学习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在其必修课(包括毕业设计)中,每一年都设有实践课,学分占到必修专业课程总学分的50%以上,足见实践课程在整个专业必修课程中的重要性.在选修课中,实践课相对较少,共有4个学分,这主要是因为设置选修课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从课程总体设计看,各类课程的设置根据课程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不同的年级有不同比例,总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增长,一般课程逐年减少,专业课程逐年增加,选修课主要设在第四、第五学年.由于高专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基础相对薄弱,需在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比较科学的.而且,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基础课程之后,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因而将选修课设在第四、第五学年是符合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课程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岗位需求在发生变化,课程也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一些老化的和专业领域过窄的课程不断被淘汰和调整,一些前沿的课程不断出现,课程设置更趋于系统化和实践化.

三、日本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的特点: 1.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高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实践性技术人员为教育目的,学生在较小的年龄段接受实验、实习等重视体验性的专门教育,没有大学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就对理工科及手工制作感兴趣,入学后求知欲旺盛,学习劲头很足.

2.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高等专门学校的工科特点明显,从创立之初,其人才培养规格就被定位于主要为产业界和地方培养“中坚技术者”.因此,在专业设置上,主要是工业、机械类工程应用类,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增设了一些尖端技术、电子信息相关的学科.毕业生的定位是面向各种企业的中层技术人员,因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为适应这种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非常注意加强各种实习、实验课程,从入学之初起,就实施重视实践性环节的专业技术教育,并使之系统化,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3.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男生占到80%以上的比重.高等专门学校是在短期大学逐渐成为培养“贤妻良母”的摇篮,无法担当起培养产业界所需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的背景下成立的.因为它的工科性质,所以选择到高等专门学校学习的绝大部分是男生.

4.体系自成一体,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融合.高等专门学校的学生在修完5年(或5年半)的课程后,可以获得准学士学位,进入企业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深造.继续深造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高等专门学校内部设有专攻科,学生在读完5年(或5年半)毕业后,可继续读2年的专攻科学习,修满学分后可获得相当于大学本科的学士学位,可以继续攻读大学院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二是可以编入普通本科大学的3、4年级继续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大学院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这种独特的教育体系使高等专门学校能在日本的高等教育中保持自己的特色.

5.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每个县(相当于我国的省)都有一个国立高等专门学校,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的保障,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间高等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与日本相比,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办学时间短,缺少实践基地,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整体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如何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教育模式中得到一些启示.